「你是大學教授,卻告訴別人技校很好,別內卷」,席瑞的吐槽走紅

新的一年是新的開始,相信很多人都在總結過去和暢想未來的方式下,迎接2023年。可實際上,時間只是個節點而已。

回到現實中,我們依然要承擔起一貫的責任。如果評價年度熱詞,「內卷」始終榜上有名。良好的競爭能使人進步,可一旦達到很努力卻收穫寥寥無幾的程度,真的是值得改變的困境。

「你是大學教授,卻告訴別人技校很好,別內卷」

內卷就好比大家一起看電影,如果第一排的人站起來,後面的人也不得不起身。最後弄得所有人都更累了,體驗卻變得更差了。

不知是人太多,還是分配製度、資源數量的問題,內卷似乎已經呈現在各種行業和群體中。以前高中生是最累的,現在去問問城市裡的小學生,也沒幾個覺得有「快樂童年」。

練習冊越來越多,學生們睡覺時間越來越晚。可是即使這樣努力,大學畢業後想找份看起來很普通的工作,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清北生為了工資去中小學任教,博士為了編製報考城管,普通院校的本科生甚至也應聘富士康流水線。這樣的現象讓人既意外,又沒那麼驚訝。

這不禁讓許多同學和家長開始困惑,花了那麼多時間和教育投入,培養出的畢業生卻面臨這種難題,努力的意義還剩多少呢?

在一場辯論節目中,就提到了「內卷」這個話題。辯手席瑞早在數年前就是圈內紅人了,這次他再曝「金句」。

我們經常聽到有「專業人士」對各種現象的點評。面對高考的壓力和中考分流的焦慮,他們會說「考試不能決定一切」;甚至提及畢業生的就業難題,有「學者」提倡付費上班。

這樣的建議未免讓普通人感覺他們「雙腳離地太久,已經忘了大部分人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子」。競爭陷入低效率的時代,只靠勸諫他人放鬆心態,顯得很蒼白。

席瑞的話卻引起不少共鳴,他直言:「你是大學教授,卻告訴別人技校很好,別內卷了;可是高考的指揮棒不變、分配體制不變,有什麼資格讓別人放棄在為數不多的機遇上內卷」?

席瑞的吐槽走紅,說出當代年輕人面臨的現實

席瑞的吐槽說出很多人的心聲,也是當下年輕人所面臨的現實。總有人認為學生壓力大是家長給的,總有人覺得畢業生就業難是「眼高手低」。

事實上不是家長逼著子女努力學習,而是現實中技校學生的未來,分明就普遍不如高校生。如果我們的工廠也像德國那樣,技工可以有很好的收入和認可度,家長自然認可職校。

很多長輩級別的人,他們的順利就業和逆襲,除了自身努力還沾到「時代紅利」。但不少人在獲得成功後,卻忘了這個事實。

他們不願承認,那個年代認真學習一個月,成績就可能超越半個班級的同學。現在教育資源確實更豐富了,可肯花成本的父母也多了,懂得勤奮的學生更多了。

尤其進入高中後,你每天學習到12點,能保持名次已經不錯;大家都在前進,想脫穎而出哪是上代人那麼簡單呢?

自己趕上了學歷吃香的時代,很少的教育投入和有限的勤奮,也有很大概率換來光明的前途和良好的收入。現在不談努力解決內卷的方式,卻勸別人去技校,既不現實也不地道。

想避開內卷,留學是好出路嗎?

造成內卷的原因並非一天兩天,也並非我們普通學生可以解決的。到底如何緩解內卷,不從宏觀進行調控,效果都很有限。

對於我們平凡的個體,難道真的無能為力嗎?不少老師也難以回答這個問題,想很久似乎除了自動放棄,大概就是出國留學這條路。

海外教育模式跟我們完全不同,讀大學也不至於這麼內卷。雖然國外的高校也有好有差,但同樣的學習水平,確實申請留學能讀更高水平的院校。

不過,留學到底是不是好出路,也不能完全做肯定的回答。昂貴的培養成本,對於實力一般的家庭是極大的壓力。關鍵是現在海歸也不再有那麼多光環。

倘若不是海外名校畢業,回國後的「洋學歷」未必能給求職帶去很明顯的亮點。不少同學也是拿著三四千的工資。所以最重要的,或許還是發現自身的優勢,尋找相對獨特的技能。

【話題】你覺得席瑞的觀點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