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和寧夏的轄區調整,內蒙古的1個旗,為何劃入寧夏?

在之前的文章中給大家說了,很多城市的區劃變遷沿革。每個城市的區劃變遷沿革都非常複雜,因為我的歷史非常悠久,5000年的歷史文化傳承,讓我國經歷了諸多的政權,在每個政權執政期間對於地域的劃分需求是不一樣的,同時在每個政權執政期間,對於地域的命名也是不一樣的。經過了幾千年的區劃嚴格,才一步步形成現如今的區劃格局,今天給大家說一下內蒙古和寧夏的轄區調整,看看內蒙古和寧夏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發生了怎樣的區劃變遷?

歷史類型的素材尋找不易,希望大家能夠簡單支持一下。


首先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兩個省的發展情況和他們的歷史沿革,大家就會明白兩個省份歷史上發生了怎樣的區劃變遷。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是寧,作為我國的省級自治區,寧夏的首府是銀川,寧夏的地理位置位於我國西北內陸地區,目前寧夏一共下轄有5個地級市,22個縣。根據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寧夏的歷史非常悠久,曾經寧夏也誕生過很強大的王朝,比如說西夏王朝,後來西夏文化就是寧夏的代表。

2021年寧夏的地區生產總值為4,522.3億元,作為我國西北內陸省份,它的經濟發展情況並不是很好。


在很久遠的時期,就有關於寧夏的歷史記載,在西周時期,當時的周王朝稱這片地區為朔方,朔方主要包含了內蒙古的河套地區,整個寧夏地區,還有陝西和山西。

後來到了春秋時期,當時寧夏地區主要居住的都是烏氏戎部族,戰國時期秦惠文王攻佔了此地,在固原地區設置了一個縣叫做烏氏縣,後來到了秦朝的時候,當時秦王朝國力強盛,寧夏已經納入了秦王朝的行政版圖,此時寧夏境內已經有兩個縣,當時這兩個縣屬於北地郡,同時秦王朝還修建了秦長城,也修建了河道,用黃河水來灌溉農田。

到了漢朝的時候,漢朝採用的郡縣制度,同時還採用了郡國並行的制度,在郡縣的基礎上增設了刺史部,當時的寧夏地區屬於朔方刺史部,寧夏境內分為了兩個郡,分別是北地郡還有安定郡


唐朝時期,寧夏採用的是道州縣三級行政制度,當時的寧夏屬於關內道,境內一共有6個州,這6個州分別是原州、西會州、靈州、雄州、安樂州、警州。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將大唐盛世拉下神壇,當時的太子李亨在寧夏登基,號稱唐肅宗。

後來到了北宋時期,寧夏的北部地區是被党項族佔領,北宋也只控制了寧夏南部地區,元朝的時候我國的疆域規模空前的龐大,在以前西夏國的領地上設置了西夏中興等路行中書省,到了元二十四年,設置了寧夏府路,也就是這個時候,寧夏正式開始出現在我國的行政版圖上。

明朝的時候寧夏成為寧夏府,後來為了加強邊疆的管制,採用了衛所制度,當時寧夏境內有寧夏鎮,還有固原鎮,這也就是明朝的九邊重鎮清朝的時候,寧夏地區屬於陝西布政使司管轄。


民國初年的時候採用的是道的制度,當時的寧夏屬於朔方道,民國二年,將朔方道改名叫做寧夏道。民國17年,民國政府決定將寧夏到下轄的縣全部合併,成為寧夏省,民國18年,寧夏省政府正式成立,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寧夏也隨之解放。

內蒙古也是我國的省級的自治區,內蒙古的首府是呼和浩特,在我國所有省份中,內蒙古算是面積比較大的省份,它地跨了東北,華北還有西北地區,而且和俄羅斯還有外蒙古接壤。從地底地圖上來看,內蒙古是一個狹長型的形狀,目前內蒙古的總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根據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目前內蒙古常住人口為2,400萬人,近些年由於內蒙古的經濟發展的不是很好,所以說人口流失比較嚴重。

很多人都只知道內蒙古叫這個名字,但並不知道內蒙古這個名稱由來,在清朝的時候將漠南蒙古的各個少數部族稱為內札薩克蒙古,後來歸屬的叫做外札薩克蒙古,這就是內蒙和外蒙的由來。


在遠古時期,內蒙古已經誕生了自己的文化,分別是仰韶文化,還有紅山文化,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在內蒙古生存的主要是少數部落,以東胡還有匈奴人為主,戰國時期,當時中原王朝的影響力已經到達了內蒙古地區,秦朝統一中原之後,內蒙古的一部分已經納入了秦王朝的版圖。

兩漢年間,匈奴不斷的騷擾漢朝的邊境,漢朝的時候是對匈奴的打擊最為嚴重的時候,據統計一共對匈奴進行了300場戰爭,並且最終取勝,漢朝全盛的時候,內蒙古地區都屬於中原王朝的管轄。

隋朝時期,在內蒙古活動的主要是突厥,當時的東突厥在內戰中失敗,然後選擇歸附隋朝,在隋文帝的幫助之下,東突厥的突利可汗,在內蒙古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同時還和隋朝保持著宗屬關係。隋朝的時候曾經控制了內蒙古外蒙古全境。


時間來到唐朝,貞觀四年,唐朝軍隊滅掉了東突厥,然後不斷的向西北地區擴張,當時在內蒙古地區設置了燕然都護府,燕然都護府的管轄範圍比較大,管轄了整個蒙古高原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在之後忽必烈橫掃中原王朝,一直打到了歐洲,當時元朝的統治範圍空前的龐大。

明朝的時候,元朝的殘餘勢力退回到了漠北地區,明朝人稱這部分殘餘勢力為北元,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部分勢力也逐漸分化成韃靼瓦剌還有兀良哈等部。滿族人打入關內之後,建立了清朝,1636年,漠南蒙古地區的各個部族的首領先後歸屬於清朝,而由於清政府的無能,當時的沙俄不斷的染指蒙古地區。


辛亥革命時期,當時的沙俄趁機勾結封建上層的一些封建領主,導致了外蒙古走向獨立,而內蒙古依舊在中華民族國的統治之下。

1947年,在烏蘭浩特舉行了內蒙古人民代表大會,共計代表393人,出席會議之後,決議成立了內蒙古自治政府。至此為止,內蒙古一步步發展有了現如今的區劃格局。

那麼言歸正傳,新中國成立之後,內蒙古和寧夏曾經發生過怎樣的區劃變遷沿革呢?

其實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內蒙古寧夏發生的區劃沿革並不是很多,只有在1979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阿拉善左旗劃歸給拉內蒙古自治區。不過這個阿拉善左旗是在1969年的時候,是從內蒙古劃分給寧夏的,所以說,時隔之年10年之後,只不過是寧夏還回去了,關於為什麼發生這樣的區劃調整,歷史已經不可考究。

關於內蒙古和寧夏自身的發展歷史以及他們的區劃沿革,就給大家介紹到這了,在之後的文章中給大家介紹別的城市的區劃沿革,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感謝大家支持,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