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不知道為什麼,一堆人在留言區罵,說我是什麼防疫愛好者,給我扣帽子什麼的。
現在看,我所擔心的事情正在發生。
一些年輕人,可能也不會考慮其他社會因素,認識可能也不成熟。
我猜,也許之前在那主張一步放開的,跟現在在那罵的人都是一群人。
哎,多說無益了,希望大家都能保重身體,扛過去,尤其是家裡有老人的。
今天跟大家說一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錢。
三年了,除了儲蓄爆炸了,很多人都在喊兜里沒錢了,地方負債,開發商窮到暴雷,普通人也說難賺到錢,甚至有些人在問網上在那說人均負債達到了14.3萬,說很高之類的。
這麼看,為什麼一邊是儲蓄爆炸,一邊又都感覺在負債,那麼,錢跑哪去了呢?
有人說是富人跑了,把財富帶走了,其實,那點錢在中國的巨額財富面前,不值得一提。
那錢到底去哪了呢?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
櫻桃在2019年就寫過一篇文章,叫超發的貨幣去哪了?現在已經刪掉了,寫完當時很多人轉發,大家可以加上文末微信找我們要一下,本來想貼在次條,想想還是算了。
我們回過頭來看,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呢?
前幾年經濟好的時候,錢就非常多,各種新項目各種VC和PE很活躍,錢去扎堆去找項目,項目不差錢。
可到了這兩年,融資就突然不活躍,然後項目都差錢,錢就突然一夜之間消失了一樣,家庭和企業都說沒錢。
關鍵的矛盾是,從宏觀M2看,現在是在兩位數增長,不斷在印錢,同時儲蓄還在爆髮式增長,所以錢的總量還是在變多的。
這就很奇怪了,錢在變多,可為什麼大家都很努力工作,拚命掙錢 ,可始終還是沒拿到錢呢?
先告訴你結論:因為錢只是數字,本質是經濟的流動。
請把這句話先記住,我來給你解釋。
比如你買了一個房子,你貸款了100萬,放款之後呢,這100萬就從你這裡轉移到了開發商那裡,開發商拿這100萬去找建築公司蓋樓,工程公司呢,又拿這100萬給下面的人發工資,員工拿到工資之後呢,又去買了手機,賣手機的老闆可能賺的多,暫時就把錢放在了銀行,假設到了這裡,所以我們看到這筆錢又回到了銀行。
你算一算這100萬流通了幾次,總共5次吧,所以實際的100萬創造出500萬的經濟效果和總財富。
只要經濟活躍,流通的夠快,這100萬上的產業鏈上的所有人都有可能能夠掙到錢。
可因為這次的疫情,讓整個經濟活動變慢了,甚至出現過經濟暫停的現象,所以整個市場內的很多公司,家庭就都沒有錢了。
專業術語是什麼呢?通過基礎貨幣放大了貨幣乘數,從而產生了貨幣派生的經濟現象。
不理解是不?沒事,給你說大白話,就是錢如果不流通,就會變少。
所以,為什麼房地產重要,是支柱產業?
很多人理解僅僅是停留在占GDP比重高,土地財政之類的簡單理解上,這種認識顯然是不夠的。
因為絕大多數富人他不會告訴你,房地產是最主要的貨幣派生來源。
之前啊,當你手上有了錢,都會選擇去買房,貨幣的信用擴張非常大,整個經濟就會非常好。
一旦房子的金融屬性變弱,人們只要錢一到手就不再買房,而選擇把它存起來,所以,錢表面上看上去是存進了銀行,其實就是憑空消失了。
所以儲蓄太高並非好事,什麼時候儲蓄降下來了,可能就是經濟又變好的時候,大家只要看這個指標就可以了。
過去發展最快的時候,就是一路槓桿,一路負債,一路儲蓄率下降的過程,這叫信用擴張。
任何一個經濟體要發展,一定是要有信用擴張的,沒有資本,不可能帶來繁榮,老美的發達就是建立在高度發達的資本擴張和流通的基礎上的。
因此,現在最大的問題,大家可能不理解:
其實是貨幣供給不足,缺乏資本,這是目前的一個風險。
說到這兒呢,大家應該明白了吧:
錢只有流通起來才能夠讓整體經濟繁榮,錢只有流通起來才能夠給個人創造財富。
現在呢,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讓錢躺在銀行裡面,不流動了,銀行的錢呢,貸不出去。
所以錢就整體變少了,大家的收入自然就整體性下降了。
那怎麼樣才能夠重振經濟呢?
就是讓錢重新流動起來,經濟才有可能變得越來越好。
說到了這裡,不知道大夥都明白了沒有,如果你明白了,就理解了第一層:錢的產生。
第二層更為關鍵,是錢的分配。
因為錢的產生是總量,如何進行分配,按照什麼規則分配,是跟你個人在社會上擁有什麼?在做什麼,處於什麼位置是強相關的,這是底層邏輯。
如果你不搞懂這個分配規則的基本邏輯,又如何在這個存量社會下,獲取比人更多的財富呢,最後真的是忙忙碌碌,迷迷糊糊的就過到老了。
我先直接說結論,擁有資產一定會好過996,資產才會讓你賺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