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沒錢的時候,越不能做這4件事情

沒錢不可怕,但不能一邊想擺脫沒錢的狀態,一邊做一些阻礙自己發財的事情。人越沒錢的時候,越不能做這4件事情。

1、不成長

成長很痛苦,但不成長會更痛苦。

時代在發展,社會更是日新月異,一味安於現狀,不主動提升自己認知或技能的人註定會被淘汰。

在過去,高速收費員是很多人眼裡的好工作,雖然很辛苦很枯燥,但收入相對可觀,同時還有其他的福利和補貼,仍是眾人爭搶的香餑餑。

然而隨著ETC(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在各地推廣,很多高速收費站都被取代了,一位曾在收費站工作多年的女子哭訴,來的時候年輕,現在36歲工作不好找,學東西也不如年輕人學得快。

36歲就學不了知識了嗎?有人77歲備戰「法考」,有人78歲拍抖音,有人92歲變身老年模特,開啟第二事業。真想改變,想成長,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只要儲備好知識技能,轉崗轉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實,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持續性的成長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唯有不斷成長,你才能變得越來越有價值,從而更容易賺到錢;唯有認知跟上時代,你才能識別出財富機會和風口,並牢牢把握住。

2、過度消費

過度消費,透支的不只是錢財,還有你的未來。

在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深陷消費主義陷阱當中,而比這個陷阱更深的是每個人無休止的慾望。

每一年618,雙11、雙12商家大促銷,將「好的生活」和「你得消費」綁定,越來越多越便捷的借貸工具出現,讓很多人提前消費、過度消費的慾望得到即時滿足,而一部分人也因此陷入債務黑洞,難以自拔。

更有甚者,有些人無力償還各種貸款,而不得不把留給孩子的房產賣掉;或者因負債過多,鋌而走險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所以說,超出自己和家庭能力範圍的消費,只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上枷鎖,只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窮。

如果你想變得越來越富有,就要學會延遲享受。把自己收入的結餘儲蓄起來,延遲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以備不時之需,也為創業或投資做好資金的準備。

3、不行動

道理懂得再多,不行動,就不會有結果。

陸遊有一句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意即要知行合一,把知識化為實踐。也就是說,你從書本上看到或從別處聽到的知識,都是別人千錘百鍊過的經驗,僅僅停留在理解的層面,沒有踏踏實實去踐行、行動,就不可能有任何實際的效果。

反之,如果你去做了,哪怕沒有成功,但你享受了這個過程,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穫。

很多人天天盼望賺大錢,買房買車,財富自由和時間自由,但從來不行動或改變。有很多的好想法、好主意,也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沒有真正落地行動,終將會是一場空。

所以,想讀書,想鍛煉身體,想學習一門新技能,想改變自己,請馬上開始行動。真想做一件事,在72小時內最好就落實到位,否則你很可能不會去做這件事。

4、總在抱怨

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讓你離快樂的生活越來越遠。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第一反應就是抱怨,抱怨天氣不好,抱怨趕不上公交車,抱怨被別人踩了一腳,抱怨親戚朋友同事對自己不好,抱怨自己的出身不如別人.......這樣做除了讓自己一整天的心情都變糟糕外,沒有其他的任何好處。

你要明白,這個世界並不是圍繞著你轉,你能改變的也只有自己,天天抱怨、負能量爆棚,人際關係會好才怪呢。對於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要去接受,對於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只管努力去實現,始終保持積極正面的念頭,持續學習成長,努力上進,你終會擁有你想要的人生。

免責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路綜合整理,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