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出賣軍情的大漢奸,還當過天津市長,舊宅現在成了烤鴨店

河北區的博愛道與民族路交口處,有一處潘毓桂舊居。這是一棟造型莊重的中西合璧風格建築。原來是奉系軍閥鮑貴卿的私產,鮑貴卿在建築設計上有些心得,曾親自設計並監修了這棟建築。


這棟建築坐東面西,中間突出,正門有承重柱支撐,形成門廳,兩側是承重柱撐起的弧形迴廊。二層門廳結構與一層相似,三層是陽台,寶葫蘆形護欄。屋頂是雙坡面,機制紅瓦,造型是傳統建築的硬山頂,帶有中式風格。建築為混水牆面,石灰斷塊,方窗均有石質窗套,飾以雕花。


這棟造型莊重、奢華大氣的建築,也算是意租界老洋樓中的代表了,只是他的舊主人潘毓桂名聲實在太臭了!是大名鼎鼎的漢奸。


潘毓桂是河北鹽縣人,生於清光緒十年(1884),其父潘文樓官至知府。潘毓桂曾考中舉人,赴日本早稻田大學法科學習,對於日本頗有好感。回國後受到重用,1923年任國務院參議,津浦鐵路局副局長。


潘毓桂的漢奸生涯正式始於三十年代。1935年6月,他夥同石友三白堅武發動「北平自治」。1935年12月,宋哲元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時,潘毓桂任宋哲元的政務處處長,平津衛戍司令部高等顧問。


七七事變前夕,二十九軍制訂了詳細的作戰計劃,身為政務處長的潘毓桂利用職務之便偷偷將這份計劃泄露給日軍。以至於後來南苑失守,二十九軍慘敗,佟麟閣、趙登禹等高級將領犧牲,日軍進一步攻陷平津。


二十九軍被迫南撤後,潘毓桂留下善後,並公開投敵,出任偽北平警察局局長,聲稱,「各位願意當漢奸的,留在北平,我潘毓桂保護他;不願意當漢奸的,自己小心。」1938年1月17日,他又任偽天津市長。在天津任職的一年時間裡其實並不好過,一方面他需要壓制高漲的抗日情緒,一方面還得退避軍統和抗日鋤奸團的暗殺。


1945年日本投降後,潘毓桂於12月5日在北平被國民黨軍統局誘捕。其家人四處打點,竟然保住了性命,被關押在上海提籃橋監獄服刑。1961年11月12日,病死獄中。(津286,20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