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秦嶺北麓生物多樣性本底資源調查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近日,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組織實施的渭南秦嶺北麓華陰段、華州段生物多樣性本底資源調查評估報告通過了專家評審,標誌著渭南市秦嶺北麓華陰段、華州段生物多樣性本底資源調查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奠定了基礎。

渭南市秦嶺區域華陰段、華州段境內有1處自然保護區(陝西省大鯢水生野生動物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森林公園(陝西省少華山國家級森林自然公園、陝西省華山省級森林自然公園、陝西省橋峪省級森林自然公園)、1處濕地自然公園(陝西華陰太華湖國家級濕地自然公園)、1處風景名勝區(華山風景名勝區)、2處地質公園(陝西華山國家級地質自然公園、陝西華縣少華山地質公園),境內河流峪道縱橫、植被豐茂、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是生物多樣性較高的區域。

2021年,渭南市委、市政府相繼出台了《關於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渭南的實施意見》及《渭南市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渭南工作方案(2021-2023年)》,提出要進一步加強秦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市生態環境局於2021年8月啟動了華州段、華陰段秦嶺北麓及潼關段黃河濕地生物多樣性本底資源調查評估,歷時一年時間,對相關區域內進行動植物資源普查,重點摸清區域內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分布狀況,建立野生動植物資源檔案、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和信息平台,為後續的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的專項調查工作提供依據。

本次華陰段、華州段秦嶺區域本底資源調查,共實地調查整理秦嶺北麓華州段維管束植物(包括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129科514屬1192種,脊椎動物(含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獸類)266種;秦嶺北麓華陰段維管束植物129科538屬1323種,脊椎動物246種。調查中發現珍稀植物華山新麥草紫斑牡丹連香樹、野大豆、天麻等十餘種國家重點保護物種以及林麝毛冠鹿、中華鬣羚、黃喉貂金雕雀鷹勺雞紅腹錦雞雕鴞、橙翅噪鶥、秦嶺細鱗鮭大鯢等五十多種珍稀野生動物,為後續保護管理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資料。調查組根據調查結果,結合渭南具體情況,對秦嶺北麓生物多樣性稟賦現狀進行了綜合評估,並從加強生物多樣性動態變化監測力度、加大自然保護地建設與管理力度、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體制、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加強外來物種監管力度、完善生態補償制度、預防物種種群持續性下降、加快種質資源庫構建、提高民間力量參與度等十三方面提出保護性對策。

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將繼續開展秦嶺北麓潼關段、臨渭段生物多樣性本底資源調查,進一步摸清底數,積累資料,持續開展秦嶺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推動秦嶺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