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樹直播間畫風引爭議,網友:還是原來的味道

直播帶貨越來越火,以往依賴傳統渠道賣貨的企業也相繼加入,近日話題度比較高的椰樹集團就是其中之一。不過,椰樹集團剛開播,就在網友中引起較大爭議,爭議的原因在於直播涉嫌「擦邊球」。

圖源:椰樹集團抖音

看了一眼椰樹直播間的風格,發現還是「原來的味道」,這跟椰樹一貫的作風還是很一致的,其實椰樹在營銷上是打擦邊球的「慣犯」了。今天我們在直播間看到這種情況,無非是原來大家以圖片形式看到的風格,今天以視頻的形式出現。相對來說,它的傳播性,包括對青少年三觀的破壞性是在進一步加大。

椰樹不是個例,類似椰樹這樣的傳播風格在近兩年「變本加厲」。過往很多年雖然也有,但遠沒有這兩年這麼密集。其實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思考,這種現象的產生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我們能明顯感知,消費品品牌近兩年的傳播比過去要少很多,無論是在傳統媒體、戶外媒體,還是在最新的網路媒體上,品牌的聲音跟廣告都更少了。當然,剛興起的直播間是一個例外,因為它純粹是商業變現的一個渠道,所以會有各種品牌加入其中。

這種現象背後也表明媒體渠道已經到了一個變革階段,企業也到了一個重新審視傳統傳播思路、尋找新傳播方法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甚至會出現一些否定過去傳播方法的聲音,這也導致了今天我們在品牌傳播上的諸多困境。

我認為這兩年是品牌宣傳歷程中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它應該是個變革期、陣痛期。現有的這些品牌聲音之所以是「五花八門」的,除了我們弘揚的,並且特別願意看到的正面的、符合主旋律、正能量的這些品牌外,其他所有品牌其實都在掙扎。

在掙扎的過程中,這些品牌的部分動作會變得非常畸形,部分乾脆躺平,原來可能做廣告,現在不做了。還可能會出現各種千奇百怪的嘗試,椰樹其實是在這兩年開始經營自己的品牌,營銷方式畸形,在之前的廣告包括封面上也有體現,但不至於如此誇張。這兩年變得如此誇張,也說明這其實是品牌營銷跟傳播意識上的縮影。

從椰樹此次直播來看,我們如果從觀眾角度審視企業,更多是考慮他的這種營銷是不是有傷風化。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反映的是品牌營銷平台傳播這兩年出現的一些新變化。

回到觀眾關注的直播風格上,我想還是要從平台角度約束類似企業的這種行為。在平台這隻無形的手的「干預」下,相信越來越多的品牌會找到更加健康、有效,也更加符合這個時代以及平台青少年需要的一些廣告方式、傳播方式。

品牌在發展過程中,也應該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積極、正面的形象,堅守企業發展底線的同時,做好帶頭作用。這才是真正有利於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更有利於整個生態發展的考慮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