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白馬股鬼故事之後的機會

「鬼故事」現象的深度思考與機會點
  近期上演了一幕幕白馬股閃崩跳水現象,而且市場有各種傳聞,
總結來說是一點:各種脫鉤。幾乎所有行業,都在考驗自主可控、替代。但由於如今在弱勢中,所有消息解讀都是負面一些,比如說對創新葯服務企業,市場不會說炒作哪些是國產科研自主的,替代國外產品的;而是先一味拋售,這是市場悲觀情緒體現。

  類似地,對銀行股,存款利率下降,增加息差,也被看做說是資產有雷,市場之前對斷供潮時,也是錯讀銀行。對券商降費等,都是先以負面來解讀。按照板塊跌幅榜來看,並不是針對所謂降費的排名度下跌,尤其是東財本身互聯網券商,就是大幅低於傳統券商的,反而是跌幅最大的。因此,只能說如今市場在調整中,尤其是縮量明顯,無論怎麼跌,恐慌盤和抄底盤都很難出現。

  9月來的近期機構重倉股是輪流閃崩的,也就是講「鬼故事」的階段,如9.19日華熙-生物等跳水,如果說因為傳聞提到的,「上海召開醫美工作會議,要針對醫美行業制定執法標準,返佣定性為財務賄賂。」算一種利空,那麼假定這個是真的,華熙-生物的醫美收入佔比10%,護膚品業務佔比超過70%,卻跌幅第一,這個合理嗎?這個就和9.16券商一樣了,假定降費就是針對證券,那互聯網金融的費用明顯是低於傳統券商的,反而領跌,這是符合邏輯的嗎?

  如9.21日閃崩輪到了邁瑞-醫療,傳聞是「由於廣東省8月份海關出口數據不好」;而實際上,與國內「動態清零」政策不同,國外已經新常態了,所以很多出口業務,不僅不會下降,相反,海外市場都呈現30-40%的反彈速度,國內方面倒是因為就診人數下降,導致相關需求被暫時封存的。而我們看到這期間還有三安-光電、片-仔-癀、斯達-半導等諸多品種都出現類似的走勢。——因此,只能說兩點,首先,市場弱勢格局下,都是悲觀解讀;其次,調整因素明顯是非理性的,情緒化因素更強。當然,越是這樣的因素,也意味著市場轉暖後,修正因素更大。所以,歸根結底,近期調整,並不是某個行業,某隻個股如何,而是市場環境因素的群體呈現。

歷史上的「鬼故事」周期和隨後的走勢
  2018年下半年,相似的情景也曾在A股上演,東方-雨虹、三安-光電、五-糧-液、洋河-股份、隆基-綠能、揚農-化工等基金重倉股跌幅均在30%以上,最關鍵的是都在局部出現過跌停的情況。特別是在2018年10月份,安琪-酵母、智飛-生物、山西-汾酒、涪陵-榨菜等個股均出現單月超過20%的跌幅。這源於在極度悲觀情緒的主導下,市場對利空消息捕風捉影,流動性較好的白馬股成為空頭力量集中宣洩的對象

  但如果拉長時間來看,不僅收復了失地,有近半數以上,距離之前高點有實現了翻倍以上的漲幅。因此,這是局部和更長遠周期的抉擇,低迷周期其實越掙扎,越錯誤。如同遇到浪頭打來,千萬不要再繼續撲騰,是應該讓自己平靜下來,休養生息。如果這時一個勁的跟浪頭拼搏,不僅會被折騰的精疲力盡,很容易被掀翻。應該是順勢休整,待風平浪靜的時候,再使勁去游。

  那麼,這樣數據顯然還不夠有說服力,我們繼續研究,梳理市場行業數據會有更多的發現,尤其是在2022年,玉名特意濃墨重彩給大家分析了,美股1970年代產生的諸多改變《美股1970-1980年震蕩市啟示(上)生存法則與熱點切換》和《美股1970-1980年震蕩市啟示(下)轉型期選股與博弈策略》),因為如今的環境與當時的因素特別相似。當時也是有諸多的「鬼故事」現象,隨後如何了?應用怎樣的策略?接下來,重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