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的一天:圖1清朝男子扛一捆銅錢逛街,圖2的茄子起碼兩斤重

清朝作為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你對清朝有哪些了解呢?從這些修復的老照片中,可以了解到清朝人一天的日常生活。圖一清朝男子扛著一捆銅錢逛街,圖二清朝時的茄子起碼有兩斤重。

雖然中國古代很早就有紙幣存在了,但是古人在現實生活中很少使用紙幣進行交易,甚至連白銀都很少用,普通人逛街主要還是以銅錢為主。可由於銅錢的面額比較低,所以才會出現圖中男子背著一捆銅錢逛街的奇特景象,而他手中拿著的商品似乎是一枚雞蛋。

從圖片中的人物所穿的衣著來看,當時的氣溫似乎已經相當低了,所以人們才穿著如此厚實的衣服。但是圖片中的小販攤子上所賣的蔬菜中,紫色圓球那種蔬菜似乎是現代人常吃的茄子。茄子屬於夏季蔬菜,難道清朝人已經懂得種植反季節蔬菜了?只不過 這個茄子的個頭屬實不小,一個起碼有兩三斤重。

三國時期的劉備曾被人罵作「織席販履之輩」,這是他的敵人為了貶低他,故意拿他早些年的經歷給他起的綽號。所謂的「織席販履」其實就是編竹席、賣草鞋的意思,圖片中的這位清朝小販,就是一位當街叫賣草鞋的商人。想像一下,劉皇叔當年也曾挑著這麼一擔草鞋沿街叫賣,最終成就三分天下的偉業。

清朝時期的火車站,遠處還能看到正陽門的城樓,應當是正陽門車站,也就是常說的前門火車站,修建於光緒二十九年。從照片上可以看到,清朝人趕火車還是比較悠閑的,並沒有出現擁擠的現象。這可能也是因為當時乘坐火車的人群,在經濟上比較寬裕的緣故吧。照片右側以手扶帽的男子,好像影視劇中的黃飛鴻在趕火車。

洋務運動雖然失敗了,但是引進了很多新技術,這些技術都非常的有用。除了火車、輪船、電報等新技術之外,在清朝的街頭還第一次出現了眼科診所,以較為現代的手段矯正眼疾。不過,最初敢於嘗試這種技術的人並不多,就好比清朝人懼怕「照相」一樣,由於不了解其中 的原理,對這些新技術充滿了抵觸的心理。

清朝時期的小吃攤,趕集睏乏的人們在這裡喝完油茶,吃幾塊酥餅充饑。其實,像照片中這樣的小吃攤,可並不是清朝人的專利,在筆者的家鄉,直到今天仍然有許多這樣的小吃攤。只不過,隨著年輕人不斷湧入城市,老年人逐漸消逝,這樣的小吃攤恐怕用不了多久也會淹沒在時光的塵埃中。

清朝時期的二手市場,售賣的是二手服裝。其實,從這一系列的照片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清朝人在精神面貌和穿著方面都還不錯,顯得也十分的有精神。不過,這或許是因為這些地區都是大城市的緣故,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自然遠比偏遠鄉下地區好很多。在很多偏遠地區的 清朝照片中,那時候的人們基本上都是面黃肌瘦、衣衫僂爛的形象。

賣水果的小販。看天氣應該很冷了,賣的或許是蘋果,只是街上冷冷清清,乏人問津罷了。遠處的城門樓很氣派,但是筆者也認不出是哪裡,或許後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被拆除了吧!讀者朋友們,你們有人認識圖片中的城樓是哪個地方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指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