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愛自己的社區開始。10月1日上午,「小陶子知行寶山」品牌活動在寶山區黨建服務中心火熱進行。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小陶子們閱讀建築、觸摸黨史,開啟了特別的紅色之旅。
經過資料查閱、實地勘測、模型繪製、激光切割、模型搭建等工序,就像是變魔術一樣,一座傾注心血的紅色建築模型——上海解放紀念館,在小陶子們的親手搭建下,變得栩栩如生。「可觸摸」的黨史,既入腦也入心。
「我們懷著無比敬畏之心,跟隨老師一起對解放紀念館進行測繪、完成模型配件的製作和組裝,『零距離』地學習了紅色建築背後的故事。」朱理瑞同學說道。而在旁指導的青年黨員教師們,時不時地啟發學生從建築本身出發,引導學生髮掘紅色建築所蘊藏著的黨史元素。這些青年黨員教師均來自寶山區教育系統「青藍工程」學員,由他們組成的「青語」宣講隊,既承擔著紅色建築的講解任務,又作為拼搭建模的指導老師,其意義深遠。
來自寶教院附中的黨員教師黃嘉恆就是其中一員,他在選擇建築的時候,將寶山區域內上海解放紀念館作為首站,就是希望廣大青少年學生走進身邊場館,在閱讀建築和拼搭建模中,參與黨史學習教育。
寶山教育依託「小陶子知行寶山」品牌建設,將建築中的紅色基因轉化為「可看、可聽、可做、可講」的生動教材,不斷拓展學習實踐載體,賦予紅色建築新的生命力和時代寓意。
「在製作過程中,我耳邊響起一首歌《如願》。是革命先烈們捨生取義,換來了我們如今的美好生活。」參與制作的張浩然同學說道。構建的是模型,「觸摸」的是黨史,一場與歷史的「對話」,在尋訪、測量、搭建中形成。正如歌詞所唱:「我將夢你所夢的團圓,願你所願的永遠,走你所走的長路……」
顧家同學的媽媽陸女士是一名80後黨員,「通過這樣沉浸式的黨史教育實踐,孩子們不僅能真實『觸摸』到黨的奮鬥歷程和豐功偉績,我也同樣被激發了對黨的深情和作為青年黨員的赤子初心。」這位80後家長深情告白。
為進一步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及實效,寶山教育工作黨委成立的「青語」宣講隊,特聘青年黨員教師擔任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實踐系列的理論講解員、拼搭指導員。
「學生們製作模型前,先深度了解歷史,繼而觸及內心,可以說是在小模型的推動下鑄就起一份份大情懷。我想,這也是黨建工作與教育工作巧妙融合,在了解紅色建築的過程中,厚植青年學子的家國情懷。」寶山區教育工作黨委副書記朱英介紹說。
下一步,寶山教育將持續用好用活紅色教育資源,與區黨建服務中心著力將紅色場館打造成為「主題教室」,把紅色故事作為「活頁教材」,讓青年黨員教師成為「宣講導師」,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青少年中走深走實,讓信仰的種子深植青少年心中。
欄目主編:徐瑞哲
來源:作者:龔潔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