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自治區第十屆民族運動會 | 10個競賽場館場地準備就緒 | 毽球、鞦韆、射箭 這些新疆傳統運動項目你玩過嗎?

石榴雲/新疆日報 記者 董亮

倒計時3天!

自治區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將在美麗的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揭開面紗

26個大項將一一亮相

其中

13個競賽項目將在線下進行

快@你的小夥伴一起來數數

這些項目你們玩過幾個?

毽球

烏魯木齊市烏西體育館是新疆毽球協會的主要訓練基地。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董亮攝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踢過毽子,有人踢的是用塑料穿過鐵環製作簡易毽子,還有人用羽毛球、沙包代替。這項源於漢代民間的遊戲,時至今日仍受到全國各族群眾喜愛。

  毽球在我區是通過鐵路系統傳至南北疆的,後成為各族群眾廣泛喜愛的項目之一。

  此次運動會毽球比賽是在羽毛球雙打場地中,由兩支隊伍隔網對抗,分單人賽、雙人賽和團體賽,團體賽每隊3人。規則近似排球,每人可觸球2次,除攔網外不得用手、臂觸球。

  鞦韆

9月1日,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鞦韆代表隊在溫泉縣體育場進行備戰訓練。於蘇甫·艾尼攝

  小時候總覺得公園的鞦韆盪得不夠高,不夠過癮。但民族運動會的鞦韆比賽,那盪起的高度絕對讓你過足眼癮。

  鞦韆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時代,漢代後成為民間習俗遊戲。我區各族群眾不但喜愛鞦韆,更是在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中多次取得佳績。

  此次運動會的鞦韆項目為女子項目,分「觸鈴」與「高度」兩種比賽形式。「觸鈴」為在規定時間內,觸碰鈴鐺次數多者為勝;「高度」為同一高度,預擺次數較少者為勝。

  民族武術

自治區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中民族武術項目的對練比賽。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董亮攝

  誰小時候還沒個武俠夢?看了李小龍的電影,學著耍耍雙截棍,哪料身上青一塊紫一塊。但是再看過《葉問》,還是忍不住想問:哪有教詠春拳的?

  中華武術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寶貴文化遺產。在我區,各族群眾如今已不滿足於看動作大片,越來越多的人走進武館開始學習武術。

  此次運動會民族武術比賽分個人傳統拳術、器械套路以及對練比賽。

  射箭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那達慕草原文化節上,青少年運動員展示射箭項目。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董亮攝

  如今,射箭已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愛的時尚運動之一。許多大城市都有射箭俱樂部、射箭體驗館,很多影視基地也開設了射箭體驗,你是否也體驗過呢?

  射箭是我國古代六藝之一(射),原為古代打獵與戰爭時使用的武器,後發展為現代競技體育項目。射藝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藝術和文化的合體,包含了對射者品德、心境和意念歷練的哲學內蘊。在我區,射箭是錫伯族標誌性的傳統文化體育項目,也深受其他各族群眾喜愛。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射箭項目規則與奧運會基本相同,分個人、團體競賽,在同等距離比賽中,以射中箭靶環數高者為勝。(石榴雲責任編輯:秦金俐)

來源:石榴雲 新疆日報
編輯:亮亮
編排審核:李耘
監審:石峰
終審:霍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