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我們的「鈍感力」


這周共讀的書籍是渡邊淳一的《鈍感力》。「鈍感」這個詞我是第一次聽到。

回想之前學到的課程《我們內心的衝突》、《修復玻璃心》等,我突然敏感地意識到:「鈍感」這個詞其實就是「敏感」的反義詞。「敏銳」的感覺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遲鈍」的感覺。

《鈍感力》一書中說:鈍感就是一種才能,一種能讓人們的才華開花結果、發揚光大的力量。

渡邊淳一把「鈍感力」定義為「遲鈍的力量」,即能夠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傷痛的能力。

共讀過程中,領讀人軍軍姐給我們講了一個「敏感」和「鈍感」的故事:

一個高考學生最終因英語成績太差而無緣高分。究其原因,是他在上初中時有次被英語老師批評,從此開始討厭英語老師,厭惡學英語,致使英語成績一落千丈,高中三年都無法彌補。

而最近走紅「東方甄選」網路的主播董宇輝,小學時沒有學習過英語,直升初中後把26個英文字母當成漢語拼音朗讀,被英語老師批評嫌棄。

董宇輝沒有和前面那個學生一樣,從此開始厭煩老師、排斥英語,而是利用所有空餘時間,下了一切功夫攻克英語難關,有次因背單詞太過投入而摔跤受傷,被媽媽愛憐地稱之為「笨孩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董宇輝對英語的執著攻關換來累累碩果,他不但從此英語成績突飛猛進,高考還考取西安外國語大學,畢業後在新東方任教。

缺少「鈍感力」和擁有「鈍感力」的兩種不同結果,在此可見一斑。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磕磕絆絆。不是被領導批評,就是和朋友反目,還有很多夫妻戀人間的矛盾衝突。

這時候,我們不應該表現出鬱鬱寡歡、斤斤計較,而要以積極開朗、從容淡定的態度來面對一切。

我想起2021年七月份的一天,我被直接領導劈頭蓋臉地批評指責,當時心裡那個鬱悶難受啊!整整十天半月才走出陰影,讓自己好不容易平靜下來。但曾經相處融洽的上下級關係就這樣出現裂痕。

時至今日,回想起來,當時的感覺早已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對對方的很多理解。其實還是自己太敏感脆弱,太經不起風吹雨打,太玻璃心,太沒有「鈍感力」。

是的,如果提前一年我讀到這本《鈍感力》,或許我會讓自己面對挫折而感覺遲鈍,而不太在意,而從容淡定,而以一種豁達樂觀的態度來支撐自己不被傷害。

剛升上高二的兒子近段時間遇到一件煩心事:一個對她心儀的外班女生因表白被拒,惱羞成怒,想了好多辦法對他抹黑,製造不良影響。

兒子也是整整一個星期糾結其中不能自拔,總感覺自己在同學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我和他爸爸開導了他好幾次,送他十二個字的行動指南:「置之不理、置身事外、淡定從容」。

兒子很快調整了心態,把心思全力投入學習中。我暗自誇讚兒子的果斷堅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讀到這本《鈍感力》,我感覺這本書大大地適用於兒子,於是在他回家時向他強力推薦。

這就是讀書的妙處啊!我們通過讀書,可以讓書中的思想引領我們的生活,可以讓書中的道理糾正我們的行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而讀了這本《鈍感力》,就使我明白: 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是的,正如主持人所說:再好的才華,若不能經過鈍感力的打磨,就無法散發出堅韌的光芒,照亮前進的路;

再平庸的孩子,若是能有鈍感力的加持,並且肯付出勤奮與努力,那麼即使在暗淡無光的日子裡,他們也能熬過山窮水盡,迎來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