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氫站成本高昂,談氫尚早?

近兩年來,出台了多項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國家及地方政策。據悉,我國加氫站數量已累計超過250座,達到世界第一,作為氫能產業化、商業化的重要基礎設施,加氫站數量不足的問題制約著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應用發展,而成本高、設備性能欠缺等問題仍然是加氫站建設需要面對的問題。面對高成本,如何有效解決降本問題?

加氫站分為外供氫加氫站和站內製氫加氫站。國內現有的加氫站基本都是外供氫加氫站,即氫氣儲存運輸到加氫站後,在加氫站內壓縮儲存加註。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的數據,中國建設一個日加氫能力500公斤、加註壓力35MPa的加氫站,投資成本接近1200萬元(不含土地成本),大約是傳統加油站的3倍。

目前加氫站建設周期長、審批驗收流程複雜、氫氣價格高、進口設備昂貴、高壓氫氣系統核心設備運行故障率高等因素的疊加直接導致中國幾乎所有建成的加氫站都難以盈利。

加氫站核心設備急需國產化

目前,加氫站的設備成本約佔投資成本的70%(不包括土地成本)。因此,首先要解決加氫站核心設備的國產化替代問題,才能促進加氫站的降本。加氫站的核心設備依賴於進口,包括壓縮機、加氫槍及其軟管、流量計安全閥、氫氣管道和閥門。

國內加氫站採用美國PDC隔膜壓縮機,該款壓縮機佔全球氫氣隔膜壓縮機市場份額的70%-75%。然而,隨著國內廠商的研發進展,氫氣壓縮機的國產化進程加快,國內廠商推出了符合要求的90MPa壓縮機和70MPa壓縮機。儲氫裝置加註設備、站控系統等設備也在加速國產化替代。

未來,隨著核心設備國產化的提高和建設數量的增加,國內加氫站的建設投資將大幅下降,預計最終接近傳統加油站的投資規模。

制儲運環節成本制約

受制於制氫、儲運環節,制氫方面下降成本,主要從電價、電解槽、技術方面入手。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曾表示,我國光伏發電成本已經降到了0.3元/kWh以內,部分地區已經具備與新建燃煤發電競爭的能力,相信未來可再生能源電力成本將持續下降。

儲氫方法主要分為氣態儲氫、液態儲氫和固體儲氫。高壓氣態儲氫也是現階段的主要儲氫方式。在國內現有技術條件下,國內儲氫運輸方式主要採用高壓氣態儲氫結合管束車運輸,且成本高。與國外技術差距相比,需要突破技術瓶頸,才能有效降低成本,助力下游市場發展。

政策需完善

近兩年雖然氫能各地區政策頻出,但大多從規劃層面出發,目前僅有部分城市出台相應的加氫站建設運營管理規定,從現行政策來看,商業用地的審批環節相當複雜。由於氫能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地方政府在規劃、項目審批、運營監督方面缺乏具體的政策和制度,土地審批客觀地限制了加氫站的建設。氫氣未來網認為,地方政府應重視加氫站的審批環節,實施相關政策,助力加氫站建設。

前景明朗,切忌一哄而上

加氫站作為上下游連接樞紐,是產業鏈的核心。從市場的角度來看,目前國內加氫站數量較少,主要是示範運營,服務於公共交通、物流車輛等公共領域。市場規模較小,短期內無法進行大規模的商業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資本也更熱衷於氫燃料電池、整車生產等領域,加氫站的高成本、盈利有限反而會限制企業的積極性,導致投資遇冷。

從政策、法規、流程、標準、消防、環境保護等方面,再到不斷探索盈利模式,加氫站的發展都需要循序漸進、步步為營,需要企業、政府和資本互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