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分本碩博同學分桌吃席,網友:讀書讀到這個份上,真是可以

前段時間有對被網友調侃「拼車結婚」的新人號稱是全網得到祝福最少的新郎和新娘。


這不,又出現了一對得到全網祝福最少的新人,

結個婚,祝福沒見幾句,倒全部是關於學歷的,還波及了全網。

「新娘初中同學」「新娘高中同學」「新娘本科同學」「新娘碩士同學」「新娘博士同學」

敢問一下,大家第一眼看這幾個標籤,有啥想法?

新娘就是按著這個標籤把自己的同學分門別類給安排在一起吃席。

新娘的好朋友覺得這種分類還蠻新鮮的,就拍視頻調侃一下,

沒曾想在網上激起了千層浪,網友們對新娘這一做法看法不一

言論總體分為兩個方向——

1.認為新娘搞學歷歧視的網友

「和學歷沒關係,是情商」

「對,傷人,我的話直接走人」

「這個新娘情商不太高,這樣做不會讓大家覺得尷尬嗎」

「這朋友不要也罷」

「讀書讀到這個份上,真是夠可以」

「不錯,這種我去了,直接掀桌子」

「新娘這麼寫就是為了顯擺自己高學歷,如果學歷低,也不會這樣寫」

還有網友順道諷刺新娘:

「要不窮人坐一桌,富人坐一桌得了,免得歧視誰」

「或者把百萬的,千萬的,億萬的,公家飯的,打工仔的都分桌,免得他們沒有共同語言」

或者乾脆直接開玩笑:「單身的一桌,結婚的一桌,還方便找對象」

2.認為新娘沒有搞歧視的網友

「不同階段的同學,歧視誰了」

「新娘把不同時期的同學分開而已,跟學歷無關」

「人家並沒有歧視的意思,誰說小學同學就不是博士了,只是每個階段都是不同的同學而已」

「認為搞歧視的,其實就是自己自卑」

「如果只擺出『新娘小學同學』『新娘初中同學』『新娘高中同學』『新娘大學同學』就不會被杠,往上走總有人不舒服」

有網友假設:我既是新娘的大學同學,碩士同學,博士同學,我應該坐哪?

我想新娘可能自己也想到這一層了,不過卻仍然這樣分類,那是不是有一種可能新娘沒有這種同學呢,就算有個把吧,那看哪桌人少坐哪桌唄。

我第一眼看上去,覺得沒啥毛病啊,不就是按階段分的嘛,有啥好杠的。

後來我再仔細看看,被說學歷歧視,也不是沒有理由——

「新娘本科同學」「新娘碩士同學」「新娘博士同學」

你好好讀一遍,如果沒有發現啥不對勁,咱們在標籤裡面多加一個「的」字

「新娘的本科同學」「新娘的碩士同學」「新娘的博士同學」

你再讀一遍,是不是很明顯就不一樣了,也難怪會被說搞學歷歧視,新娘被誤會真不冤枉。


這裡有「的」沒「的」,意思一個樣。

我相信這對新人的初衷並不是要歧視誰?只是想讓熟悉的人坐一塊,不尷尬。

新郎也出來解釋了,他明確表示並沒有搞歧視。

新娘沒有錯,網友們也沒有錯。

要怪就怪中華文字的魅力實在是太讓人著迷了。

同一個片語,不同的人看來理解就不一樣。

其實換個說法就好了。

比如:把原來的改成「新娘初中時候的同學」「新娘高中時候的同學」「新娘本科時候的同學」「新娘碩士時候的同學」「新娘博士時候的同學同學」。

就沒有毛病了嘛。

至於網友說得完全沒有必要分桌,大家都彼此認識,他們來了自己就自動分桌,不需要新人操心。

我個人認為還是有必要分桌,每個人的人生有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所認識的朋友也不一樣,又不是新娘的所有朋友都互相認識。

和不認識的人一桌對於某些人(比如社恐)來說,就很尷尬很不舒服。

事先分桌也是考慮大家的感受。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