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打人事件後,我被女兒教育了

唐山燒烤店打人這件事情已經過去20多天了,為期15天的打雷風暴也已經結束。期間官方給出過兩次通報。第一次是說打人者已經全部抓回來,第二次是說受到傷害的姑娘們是輕傷輕微傷

或許是在等一個自己所期望的結果,又或許是想看到壞人最終的下場,也或者是因為牽掛女孩們的現實情況,總之,直到現在,我竟然還沒想好該怎樣和女兒談論這件事情。

無法正面交談,主要是我不知道該如何教女兒保護自己,不知道在這種事情面前,該教她選擇忍讓還是反擊。這種猶豫不決,其實就是我自己心中的搖擺不定。

平靜下來,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心問一問:如果被挑釁的是我,我會怎麼做呢?

從內心來說,如果是在20年前,也就是我20多歲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地奮起反擊,那是一種不會考慮任何因素,不計後果的硬剛,是那種打不過你,就算把自己頭割下,也要噴你一身雪的志氣,也就是古人說的「吾當以頸雪濺之」的毫不畏懼。

而在20 年後的現在,經過了生活起起伏伏的錘鍊,想著身後的父母、孩子和些許卑微的安逸。看多了世界拋向我們普通人的不公平,面對視頻中打人者招招索命的狠勁和姑娘們毫無招架之力的悲慘,感覺那拳頭就揮在自己的頭上。

不管是成熟了還是腐爛了,此刻,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我害怕了、膽怯了、退縮了、慫了。

而這種恐懼,至今沒得到任何外在的支撐和慰籍。比如幾位姑娘的現實狀況、壞人的下場、打雷風暴後到底下了沒有……

所以,我不知道該如何跟女兒談論這件事了!但自己骨子裡的憤怒和反抗衝動並沒有減少。

沒想到,昨晚女兒主動問起我對燒烤的看法。無論自己真實的想法是什麼,希望孩子永遠平安快樂的心是堅定的。

所以我硬著頭皮說「不硬剛,是因為不能讓自己置身於危險境地」之類的論調。可說出的話,好像不是自己的聲音。

女兒漲著個大紅臉說我是「膽小鬼」,「這可不像她的媽媽」。一副要和我理論到底的架勢。

我心虛地問她:「他們那麼強,又那麼兇狠,那你說怎麼做才合適」。

「必須要反擊,但一定要把傷害降到最低」。女兒態度堅決地說道。

「他們下手那麼狠毒,要怎麼才能把傷害降下來」我有些吃驚地追問道。

「要避其鋒芒,繞到他們的後方看準機會給予還擊,這叫做迂迴反擊。起碼在他們要撤的時候,不再當著他們的面拿出手機錄像,而要隱蔽一下再求助」。

聽女兒這麼一說,我不禁想起歌曲《無畏》中唱到的:「生命用一種迂迴,讓我們學會無畏」。

是啊!迂迴不是懦弱,而恰恰是一種無所畏懼的挺進。它也許不能確保姑娘們能全身而退,但起碼不會再有小巷深處那看不到的毆打。

其實,我就是個不會拐彎的人,生活中遇到事情,總是在兩個端頭找答案,今天竟然讓孩子逮著機會教育了一番,不過想想也挺欣慰。

因為養育也可以是「迂迴」的,也可以是父母與孩子互相學習的雙向交流。

雙向教育需要我們放下凡事都要教訓孩子幾句的老資格,擺低姿態,放下心中的固執,虛心聽一聽孩子們的心聲。

同時,還可以向他們學習一些新鮮的玩意兒,比如微信的用法,抖音的玩法,今年流行什麼顏色和歌曲,甚至還可以向他們學習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呢!

而他們的本領是怎麼來的呢?毫無疑問,是父母辛苦地付出滋養出來的。供他們讀書,為他們買手機,讓他們見世面,他們才學得了很多本領。

而他們又反過來把本領教給了父母,這簡直就是教育投資中的「回本」。

父母和孩子互相學習,共同成長,一起提高,多好啊!這就是「迂迴」而來的雙向教育。

正如歌中唱到的:

「我們也曾依偎

承受著

失去著

依然迎著遠方」

遠方的姑娘,你們是否安好?我的孩子在身邊,你們在父母的身邊嗎?


圖片來自於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