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白食老太嫌包子露餡,怒砸早餐店員工

網路上有這樣一則段子:乞丐:「最初你都是每月給我一百元,後來改成了五十元,我也沒好意思說什麼,但最近怎麼又變成二十元了?」善心人:「剛遇到你時我還是個單身漢,有閑錢,所以給你一百元,後來我結婚了,要節約開支,所以給你五十元,但最近我又生了個孩子,經濟不寬裕了……」乞丐:「經濟上寬不寬裕是你自己的事,你不能拿我的錢去養你的老婆孩子啊!」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段子距現在已經有些年頭了,當時就以為這只是個笑話,現實生活中哪會有這樣的人呢?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這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大家還是懂得的。

雪中送炭、救死扶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來被國人所推崇,也激勵著代代仁人志士廣行善事、扶危濟困,使很多人得以擺脫厄運渡過人生難關。

幫人需要愛心,有時還需要有一定的經濟作支柱,所以不是任誰都能做的。報恩也是需要相應條件的,有些恩情這輩子很可能也真的報不了。但感恩卻是再簡單不過的,只是一個念頭、一個眼神、一句謝謝而矣。這些不難吧?但對某些人來說還真是難於上青天。

昨日,河南焦作一家包子店的一段監控錄像又引發了網友的關注和憤怒。

一位老人把手伸向盛滿包子的籠屜自行抓取,店員將籠屜後移,老人沒有抓到,很是生氣,之後將手中的包子砸到了店員身上。


這個理直氣壯的老人(李阿姨)並不是來店消費的,是來吃免費早餐的,而且是天天白吃,都已經白吃了一年多了。今日老人不高興用包子怒砸店員只是今日店家提供的包子有點兒露餡,想伸手搶奪籠屜中的包子沒成功。

近年來因多種原因影響,各門生意都很難做,包子店老闆董先生堅持無償為困難老人提供免費早餐,也是個大好人了!按理講,受資助的老人應該心存感激啊,可這位李阿姨卻因一顆露餡的包子而怒髮衝冠大動肝火,此正是所謂的「斗米養恩,擔米養仇」。很簡單,這個李阿姨已經習慣白吃了,已經覺得自己和其他顧客一樣,都是店主和店員的上帝。李阿姨還可能覺得自己要高於其他顧客,因為自己天天來「捧場」啊,員工不讓自己調換,自然是動了自己的逆鱗拔了自己的虎鬚挑戰了自己的底線和尊嚴,士可殺不可辱,自然要「衝冠一怒為包子」。

面對這樣的情形和委屈的員工,董老闆表示有些糾結,要思考是不是還要繼續提供免費早餐。如果董老闆傷心了,那麼這個世界上又少了一個好人,好多困難無助的老人又失去了每日一餐飽飯的機會。如果董老闆繼續做下去,會不會又跳出來第二個李阿姨,抑或是張阿姨、王大爺?到頭來傷心的還是董老闆!


好人不一定有好報,這話沒毛病。因為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有感恩之心,坦然受之者大有人在,忘恩負義者大有人在,恩將仇報者也大有人在。

在這裡,我還要給大家講一個人,一個好人。他叫叢飛,是個不大出名的歌手,但卻是個很有名的好人。他曾獲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但已於2006年4月20日患病去世,年僅37歲。


叢飛生前一共資助了183名貧困兒童,捐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超過150人,認養孤兒37人,累計捐款金額達到了300多萬元,幾乎是他多年做歌手的全部積蓄。2005年,叢飛被檢查出癌症,沒錢治病,家裡人曾把希望寄托在他曾經資助過的學生身上,不僅無人問津他的病情,期間還有人不斷打電話來催要錢物,「你生病了也能唱歌掙錢啊!」更有某位被資助學生家長義正言辭譴責叢飛,「你說好要供我家娃讀到大學的,這剛上初中你就不管了?你這不是坑人嗎?」叢飛死後,其資助過的人中竟沒有一個去為叢飛送行。

我不知道病危之中的叢飛是否後悔自己的善心付出,也不知道那些曾經受過叢飛幫助卻不知道感恩的人們是否心安理得?時隔十六年,河南焦作的李阿姨再一次證明,不是所有人都會感恩你的幫助,這就是世道,這就是人心!


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別人幫你是別人好,不是你好,知恩圖報才能證明你也是個好人。如果報不了恩,我們說句謝謝的話總還是可以的吧?這個世界已經很冷漠,就別再傷好人的心了,否則這個世界會更冷。

即便做不了好人,但是也不要做壞人、惡人;即便不回報幫助過自己的人,但也要常懷感恩之心,這是道德的底線。


(圖片來自網路,聯繫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