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下這本書,關於門衛的種種,會有很大的收穫

不得不說,隨著社會發展的越來越發達,社會分工也越來越細緻,一些行業消失了,但新的行業出現了,一些職業消失了,但新的職業誕生了,似乎這是社會的一種平衡法則,均衡著人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能夠正常可持續的發展下去。

社會分工精細化以後,各行各業的發展和持續化推進都有條不紊,很多職業的存在性和持久性同樣得到了重視,很多專家和學者善於觀察整個社會上的所有,來驗證他們對這個世界和社會發展的理解和認同感,研究也是五花八門。

由美國著名社會學系教授彼得·比爾曼著作的《尋找門衛:一個隱蔽的社交世界》就是一本非常偏門的社會科學著作,因為本書聚焦的是紐約的門衛。

對於門衛,很多人自然而然的帶有一種偏見,認為他們的工作知識性基本沒有,勞動量基本沒有,存在感略有一些,工作效果幾乎感覺不到,當然,世俗的偏見並不能代表整個社會的認可,現代的門衛也並不等同於過去的門衛。

基於國情、社會、輿論、原生、封建等各種因素的不同理解,門衛的涵義當然有著巨大的差別,作者研究這個行業,尤其是這個職業,也是基於一次拜訪同事的經歷,他善於觀察,並慢慢回想,逐漸的他覺得應該深入的了解一下這個職業。

本書所介紹的門衛基於紐約市高層住宅樓的門衛,雖然其他城市或者國家都有門衛,但在作者眼中,紐約市的門衛相對獨特。門衛和住戶之間在空間距離上極為接近,在社會距離上卻相隔甚遠。這種說法很好理解,高級住宅中的那些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收入、階層都相對較高,而門衛的社會階層則相對較低,但如果要如此認為這種關係則是不正確的。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紐約市的門衛平均收入並不低,甚至於高於很多職業,但他們的社會地位在尋常人的眼中卻低於大部分職業,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社會的偏見。

對於一棟大廈的門衛來說,日常處理各種事物以及和各種住客打交道成為最常見的工作之一,如何拿捏其中的程度和關係至關重要,既要穩妥的將工作處理好,又要維持好自己的自尊,然後維持好這個平衡。很多人都有這種體會,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門衛們都很忙,而你平時沒事路過的時候,卻發現門衛們無所事事?這一點真的非常奇怪。

其實,很多工作內容,門衛完全可以掌控處理方法,方法A還是方法B?這裡面有很大的學問。門衛在各行各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讀一下這本書,會有很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