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女大學生畢業後選擇回家打鐵,每天掄錘幾千下,她卻說省下了去健身房的錢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袁敏

提到洛陽鏟,大家或許並不陌生,在一些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能聽到它的名字。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會把洛陽鏟和盜墓聯繫起來。其實,洛陽鏟不光用於考古,還作用於勘探、建築、農業生產等多個方面。前不久,我們採訪到了洛陽鏟鍛造技藝傳承人孫銀瑩,她說:「洛陽鏟只是一件器物,器物沒有好壞之分,最重要的是使用這個器物的人,他拿著它去做了什麼。」

洛陽鏟鍛造技藝在家族內傳承

洛陽鏟因為發源於洛陽,故此得名,是我國考古勘探的重要工具,在我國考古界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對土層準確地探測特性,對考古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洛陽鏟前端為半圓形,有一個特殊的弧度,且前端比後端略窄,這就保證了當它打入地層提起後,從鏟子的內弧面可以帶出地下原有的土壤。

在位於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的「孫清娃洛陽鏟」生產基地,我們見到了長短不一、形態各異的洛陽鏟,以及洛陽鏟鍛造技藝第五代傳承人孫銀瑩。

「我從小就生活在鐵匠鋪里,是聽著叮叮咚咚的打鐵聲長大的,我們整個家族都在從事洛陽鏟的鍛造工作。不過,這門手藝傳到我們這一輩,只有我和弟弟在堅持了。」孫銀瑩說。

孫銀瑩家族的洛陽鏟鍛造技藝,第一代傳人是她爺爺的舅舅陳印娃老先生,第二代是孫清河,第三代是孫清娃,第四代是孫峰安和李俊文,第五代是她和弟弟孫凱強。

洛陽鏟的前世今生

在研究洛陽鏟時,有人提到明代四川鑿鹽井的工具,這種工具見於明代科學家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此書中有多幅「作咸圖」,其中《蜀省井鹽》中有一幅圖,圖中描繪著一個人立於小河邊,雙手執一竹竿,在地上鑿孔。竹竿下端有個三角形的尖銳物,形狀與如今的探鏟類似。所以有人認為,四川鑿井工具的操作方式和洛陽鏟相同,它們之間或許存在某種聯繫。

現在的洛陽鏟,經過幾代人的改良以後已經趨於完美,在保留了原始的鍛造技藝基礎上,找到了最合適的方法將臘木杆淘汰,其它部件也在實踐中進行了改良。現代的洛陽鏟結構為:剷頭、配重桿、加長桿、吊環、專用繩索等,環環之間用絲扣的方式相連。

洛陽鏟採用高硅錳鋼手工鍛造,經過淬火而成。一把洛陽鏟的成型大概需要28道工序,主要經過掄錘制丕、生火燒鐵、剪邊下料、磨形磨邊、手工捏竅、獨門淬火、爐火燒制。洛陽鏟主要包括四大類,即土鏟、泥沙鏟、破磚鏟、沙鏟。

洛陽鏟鍛造,需要年輕人加入

「手工打造一把洛陽鏟,需要掄錘敲打400多下,這對於一個女生的體力確實是一種考驗,但是也省去了我到健身房擼鐵的錢。」孫銀瑩笑著說。車間的溫度常年保持在60度左右,孫銀瑩的皮膚經常被鍛造過程中飛濺的火星燙傷,但這些對她來說早就習以為常。

作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洛陽鏟鍛造技藝傳到第五代,只有孫銀瑩和弟弟孫凱強接手。「我們目前也在做一些文創方面的創新,主要是想讓更多的年輕人接近和了解洛陽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新鮮血液,讓現代和這個傳統而又古老的行業發生碰撞,然後才能產生一些更加新鮮的東西,如此才能真正讓洛陽鏟往前走。」孫銀瑩說。

採訪的最後,孫銀瑩面對鏡頭說道,除了勘探,洛陽鏟還可以用來種樹、挖山藥。它只是一件器物,器物沒有好壞之分,最重要的是使用這個器物的人,他拿著它去做了什麼。所以,希望大家辯證地看待洛陽鏟,因為它並沒有做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