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萊陽的是非之處,還是風水寶地?

萊陽南端瀕臨黃海,海岸長27.5公里,海域面積38.26平方公里,萊陽習稱南海。南部是即墨的荊條山、白馬島,東部是海陽麻姑島,北接萊陽的五龍河口,因形如「丁」字,故名丁字灣

丁字灣從400年前的明朝天啟年間到今天,數次成為熱點、焦點,既有大天災、大暴動、大工程、大投入,又有成千上萬人群聚集的大場面。


清代中晚期,膠東最繁華的港口

最早從明朝天啟年間,丁字灣因海水深闊,風平浪靜,能容巨舶,沿岸的羊郡鎮金口鎮(屬即墨)曾先後設港口。


清代中晚期,金口港一度是膠東半島最繁華的港口,有「三百六十家油坊,三百六十家店,三百六十眼水井涌甘泉,三百六十艘舢板卸大船」的繁榮景象,有「富領膠東,名揚閩浙」的美譽,積澱著豐富厚重的歷史人文。


清末民初,由於數百年的泥沙淤積,金口港的航運條件變差。隨著煙台青島相繼開埠,金口港逐漸衰落為普通漁村,丁字灣沿岸灘涂只能供沿海百姓捕撈魚蝦貝類和曬制海鹽。


解放前,鹽民暴動和武裝襲警

丁字灣的鹽業始於西漢時期。民國初期,鹽灘面積達2600多畝,年產量1200噸,萊陽有鹽民130多人。


1919年7月2日,嵯東鄉300多鹽販,牽著牲口赴王家灘馱鹽,鹽警認為搶鹽,開槍打死群眾3人,擊斃牲畜8頭,並扣押群眾20餘人、牲畜30餘頭。7月5日,在羊郡集群眾傳送「轉牌」,準備組織暴動,若干群眾即刻響應,手持大刀、土槍、鐵杴、大杴、鐮刀、鋤頭、棍棒,齊奔鹽務局,鹽警聞訊逃走。暴動群眾縱火焚燒羊郡村馬建緒為鹽所提供的租用房屋,並去金口焚毀了鹽務局的房屋。7月9日,萊陽駐軍營長范恩鎔帶軍隊前往鎮壓,暴動的群眾被驅散。


1933年8月,中共萊陽中心縣委成立了以宮兼三、左武堂為首的武裝游擊隊。游擊隊曾率領隊員襲擊羊郡鹽務所,擊斃鹽警5人,活捉了鹽務所長與鹽警數名,繳獲長短槍60餘支。


萊陽史上,發生的最大海嘯

1949年7月26~31日,全縣遭颱風、暴雨襲擊,南部沿海發生萊陽歷史上最大海嘯。

房屋、樹木及鹽場遭受嚴重損失,被淹農田46.6萬畝,造成糧食減產4~5成,倒塌房屋478間。

萊陽史上,歷時最長的建設工程

從1972年到1987年15年間,沿海的羊郡鎮和穴坊鎮,先後多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圍海造田、築壩,嘗試種稻、種葦和海水養殖。


①1972~1975年,羊郡公社投入勞力250萬個,搬運土方35萬立方米,總投資150萬元,築起了一條寬4米、高4米、長7公里的防潮大壩,圍墾面積萬畝。


②1976~1982年,羊郡公社先後建養蝦池100個,總面積8000多畝。


③1985~1986年,羊郡鎮再次動用民工,搬運土方96萬立方米,擴建養殖池1200畝。1986年,穴坊鎮組織全鎮勞力,圍海築壩,修建養殖池1700畝。


萊陽史上,規模最大的建設工程

1987年10月,市委、市政府組織全市3萬多人,開始南海灘涂開發大會戰。

工程分四期,歷時三年半時間,總投工366萬個,總投資6200多萬元,搬運土方400萬立方米,石料30萬立方米,麻袋200萬個,草包600萬個,水泥7000噸,木材2000立方米,鋼材1000噸,圍墾面積13272畝,建蝦池10520畝。


1990年,開工建設了羊郡漁港,長100米,水深2米,面積3萬平方米,可停靠50馬力漁船30艘。


萊陽史上,投資最多的建設項目

2007年,南海開發再次提到重要日程,當年引進了中加合資煙台金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又一次拉開了南海大開發的序幕。


2010年,中共煙台市委、煙台市政府專門出台了《關於加快萊陽南海新區發展的意見》,對規劃建設給予政策支持。8月,獲批省級濱海旅遊度假區。


2010年12月,羊郡海灘吹填工程啟動,總面積1667公頃,總投資7億元,吹填沙土方7000萬方。同期還開工建設總投資1億元的玉皇山滑雪場。


2011年,丁字灣海上新城建設列入山東省藍色經濟區規劃。


2012年,建成了丁字灣跨海大橋,北起海陽辛安,南至即墨栲栳島,投資5億元

之後啟動的恆大丁字灣世紀文化城建設項目,更是大動作,大手筆,大投入(這裡不做詳細解讀)


萊陽僅有的這塊海域,幾百年來,幾經折騰,算是萊陽單位面積投入最高的區域,回報卻往往不成正比,具有招惹是非之嫌。


近幾年,隨著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跨海大橋、高速公路、鐵路的相繼建成,以及未來青島地鐵線的延伸、微型機場的興建,愛恨交錯的丁字灣,很快就會成為鍾愛有加的風水寶地!


點右上角關注,閱讀更多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