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一碗湯,不勞醫生幫」,一碗湯在這個季節,不要不懂喝

夏天天氣炎熱,日常飲食多喜涼,總覺得開胃清爽,但事實是,「三伏天吃熱勝吃涼」!老話所說「冬病夏治」其實是在提醒我們利用三伏天的高溫,輔以內外熱食,達到祛濕祛寒、消除病根的效果。換句話說:天越熱,易出汗!所以三伏天最能排汗排毒的就是這碗「伏羊湯」。

如何煮伏羊湯?

俗話說「豬不椒,羊不料」也就是說,燉豬肉不放胡椒粉,燉羊肉不放大材料,這是中國人幾百年的經驗;此外,燉羊湯蔥、姜、料酒也不能放,一鍋好的羊肉湯,只有幾片當歸,一點鹽,一點胡椒這三種。

具體操作如下:

1、首先,羊肉湯離不開羊骨,將羊肉和羊骨用清水浸泡兩個多小時,浸泡其中的血液,最好中途經常換水,這樣羊骨總是白白的,以後不會有腥味。

2、然後將浸泡過的羊骨切開,方便燉出裡面的營養,將羊骨冷水放入鍋中,用小火慢慢煮沸,邊燉邊撇泡沫,幾乎沒有血泡,前期血泡不幹凈,後面燉的湯容易有腥味,不夠濃白。

3、血液泡沫清洗後,正式進入煮湯階段,在這個階段,你看不到任何冷水,冷水不能完全燉,如果你喜歡清湯,你可以用小火燉,如果你喜歡濃湯,你可以用大火燉,反正就一句話「大火出濃湯,小火出清湯」,在此期間不要放任何香料,只需要幾片白芷,比如平時最常用的三件套去腥:蔥、姜、料酒都不放,因為蔥不耐燉,湯長時間渾;姜本身性熱,羊肉也性熱。羊肉湯加姜,喝了容易全身燥熱;料酒雖然去腥,但如果燉的時候不能揮發,會抑制羊湯的鮮味,所以這三兄弟可以不放。

4、羊骨湯一直是乳白色的,讓我們把羊肉放進去,繼續用大火加持,這時,我們需要繼續撇血沫,雖然羊肉已經提前浸泡和清洗過了,但還會有一些血液泡沫,撇乾淨後,蓋上蓋子繼續燉羊湯一直燉到濃白,然後變成小火,慢慢浸泡骨骼中的膠原蛋白和精華,達到濃香的效果。

5、整個過程不調味,一直燉羊肉到筷子輕輕腐爛,不要燉羊肉太腐爛,否則營養融化湯,肉不香,這就是為什麼等待湯白後放羊肉,事實上,為了讓肉和湯的精華相互融合,所以湯新鮮,肉香,煮羊肉趁熱切塊,切片,最好切大,吃香滿嘴。

6、注意羊肉湯必須單獨在碗里調味,以確保鍋里的湯總是美味,燉湯很簡單,調味料也很簡單,一點鹽,一點胡椒粉,別放別的。

7、最後,沖入煮好的羊肉湯中,如果味道比較重,可以撒一些蔥、香菜、蒜黃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