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圈之名,最後一次解釋「趕也」​

基於友圈的影響,以及未來「趕也」要做的事情,特意對「行者趕也」再次做個比較系統的梳理。


​ 相對於鋰電剪的「剪剪剪」,這次很感謝一起在拉薩甚至整合西藏為京東家電售後完善奔走的兄弟伙,晨起朋友圈的感嘆正如最初「行走,趕也派」的味道。​


對「行者,趕也派」,結合下圖對應時間點,應該能有基礎認知,在最近的當面場所,無不談及2015-016年禪修心修經歷,作為各類對立關係的矛盾體體現,如果不是那段禪修和新修經歷,在經歷了拉薩資本出局以及文玩後遺症甚至包括後來供應鏈嘗試折戟,如此抱負所帶來的打擊必定會是會崩潰。所以,再次感謝自己2014年開始對儒釋道融合的理解,以及後來各類禪修心修所結交各類善緣,感恩。​




就「行者趕也派」,也就是儒釋道融合,最為受用的思維是「三無jiang」意識,經過歲月的沉澱,當初的開宗立派戲謔詞語已經成為「行者無僵、行者無韁、行者無疆」,分別是「身體、思維和境界」的描述。當然,境界也可以理解為現在大多數所感慨的「格局」。​

在經歷了2010年10月底雅安-邛崍-溫江騎行後打掃辦公室以及打籃球行為被讚譽「就像超人一樣」而后冠以「小超人」名號,後來所幸改為「李勇小超人」,經歷了2014年底的「小超人工作室」品牌化推進後,直到2020年三月有感其實在無法通過註冊以及「去小超人化甚至去個人化」思辨後,最終以「趕也」取而代之。​ 趕也,第一層意思可以理解為通假,「干」和「野」,基於行動者以及野路子的提煉,即務實和方法論的融合;第二層面是拆字有關,簡單說來就是「走著干」,也作助詞;至於第三層意思,在未能實現農業產業鏈基本閉合的未來十數年甚至數十年,暫作內心某種憧憬。​








至於行者,就不單獨解釋,大概四個層面但更多還是通俗的理解那個意思;因為2020年所掌握的商標註冊信息,「趕也」不能作申報,但就品牌化建設中歷經的「三江道地」、「問心閣」、「悠遊公社」、「智品雅堂」自己後來因「趕也」無法註冊後以「中直道」首先完成商標註冊之「中直道」,非合適時機也不單獨作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