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鋼鋸嶺戰役比電影更殘酷,死傷無數(沖繩島戰役)

2016年,美國大片《血戰鋼鋸嶺》在中國上映,取得了很好的口碑。

電影講述了一位軍醫在戰場上,沒有任何武器幫助,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

這個故事,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

真實鋼鋸嶺戰役

歷史上真實的戰役,比電影中要殘酷得多。

二戰中美軍與日軍之間的一場關鍵性戰役,叫作沖繩島戰役。

這場戰役號稱太平洋戰場中最血腥的戰役,因為它是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

沖繩島戰役從1945年4月1日,一直持續到6月21日,為期整整82天。

當時,美軍已經佔領菲律賓,因此對於日本來說,沖繩是本土防禦中無比重要的一環,如果沖繩失守,那日本本土、朝鮮以及中國沿海地區的制海權、制空權將全部丟掉,這意味著對日本來說至關重要的海上交通線會徹底斷裂。

正是因為這場戰役十分關鍵,雙方都拼盡全力,進行血戰。

戰役結果

在經歷了82天的血戰之後,這場戰役以美國勝利告終。

日本有超過10萬的士兵或戰死,或被俘,日軍損失戰鬥機528架,軍艦22艘。

雖然美國取得最終勝利,但是美軍也傷亡慘重。

美軍的人員傷亡超過8萬,和日本的10萬士兵戰死相比較,可以說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對於雙方來說,這個結果都十分慘烈。

不過,獻血的付出是值得的,這一戰,徹底消滅了日本的海上力量和空中力量,為二戰勝利奠定了基礎。

殘酷的戰役

在這場戰役中,最無辜的,是沖繩島上的10萬居民,他們只是平民,無關政事,無關軍事,卻都因戰爭死亡。

也正是因此,全世界人民都呼喚和平。

因為,但凡戰爭存在的地方,一定存在著很多無辜的亡魂。

這場慘烈的關鍵性戰役,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二戰的結局。

因此,在世界歷史上,它也佔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