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拿破崙三世用鋁製餐具?古代鋁比黃金貴?薩沙問答第60集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為什麼拿破崙三世用鋁製餐具?古代鋁比黃金貴?薩沙問答第60集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一個故事,1860年拿破崙三世請各國國王和貴族吃飯。

拿破崙三世為這些貴賓,準備了精美異常的金銀餐具。

奇怪的是,皇帝拿破崙三世自己則用一套,貌不驚人的鋁製餐具。

難道是拿破崙三世主動表示簡樸的作風?

當然不是了。

這套鋁製餐具,比下面的金銀餐具要昂貴得多。


有意思的是,拿破崙三世曾為自己的皇太子,用鋁做了一隻撥浪鼓。

今天看來,這種撥浪鼓太寒酸了,就算鄉下孩子也不會當作稀罕物。然而,在那個年代,它卻是頂級奢侈品,全世界也沒幾個。

亞洲的國王要窮一些,同時代泰國國王也用一條鋁製的錶鏈,各種公開場合都佩戴。

在當時,這條錶鏈比黃金的鏈子要昂貴得多。


著名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創建了元素周期表,受到英國皇家學會的最高表彰。

學會發給他一個鋁製的獎盃,是非常驚人的獎勵了。

1855年的巴黎國際博覽會上,展出了一小塊鋁,標籤上寫到:「來自粘土的白銀」,並將它放在最珍貴的珠寶旁邊。

1855年、1860年尚且如此,古代就更別說了。


其實,自然界中並不缺少鋁,存儲量非常大,卻都是以化合物方式存在。

天然的純鋁極少,價格才極為昂貴。

而在古代甚至近代,提煉鋁的難度非常大,工匠很難分離出純鋁。

1825年,電學化學專家奧斯特發明了化學方法,才能分離出金屬鋁。

不過,這種分離方法有很多缺陷,導致鋁的純度很低。

到了1854年,法國化學家德維爾把鋁礬土、木炭、食鹽混合,通過氯氣加熱,等等手段,才第一次分離出高純度的鋁。

即便如此,這也是實驗室的小玩意。

直到1886年,美國的C. M.霍爾和法國的P.艾魯分別發明了電解煉鋁法,才徹底解決了鋁的問題。一夜之間,鋁不再是貴重金屬。

到了1910年,全世界鋁產量高達4萬多噸,鋁才變得隨處可見。

所以,在古代是很難得到金屬鋁的,自然價值連城。


也就是說,大家如果穿越到古代,只要帶一個鋁製的鍋蓋回去。

恭喜你,你發大財了。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路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