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紀念堂為什麼建在趵突泉公園,郭沫若又題寫了這麼多字?

濟南名士多,而被濟南人說得較多的當為「濟南二安」了。二安是誰?或許有很多人會問,「濟南二安」指的是易安居士李清照和幼安居士辛棄疾

一代詞人李清照被稱為易安居士,為著名的女詞人,婉約派代表,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李清照出生在齊州章丘,居濟南。其父李格非也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故受家庭熏陶,自幼便才華橫溢。

李清照少年時代隨父親居汴京,後來嫁給了宋代著名金石學家、文物收藏家趙明誠,但因朋黨之爭多受牽連,因此回到了山東居住,再後來因金兵入侵,隨丈夫南下。

雖然在濟南居住的時日不多,但濟南給李清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作品被名為《漱玉集》即可窺其一斑。而李清照故居在何處,如今已難以查找,但在濟南大明湖畔有藕神祠,祭祀的即為李清照,而在章丘區百脈泉內又有漱玉泉、李清照故居,但在濟南趵突泉公園內也有一處李清照紀念堂,紀念堂內還有李清照的舊居。

那麼問題來了,哪裡才是李清照的舊居呢?我想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紀念一代女詞人,傳承李清照的文化。

趵突泉公園的李清照紀念堂位於濟南72名泉之一的漱玉泉之北側,是公園內較大的古建築群之一。

輕盈的漱玉泉畔,有一廊檐飛翹的古建築,大門之上有郭沫若先生題寫的「李清照紀念堂」六個金色大字,門後的屏風上正面有「一代詞人」和「傳誦千古」兩個匾額,也均為郭沫若題寫。進入大門則是以重檐抱廈的建築,門上有「漱玉堂」三個金色大字,兩側立柱上寫有「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彩有後主遺風」的楹聯,也為郭沫若題寫。

那麼,為什麼一代文豪郭沫若為趵突泉公園的李清照紀念堂題寫了如此多的文字呢?這就要說起當初建立紀念堂時的故事了。

關於李清照故居在濟南何處,一直是有爭議的,但大多數人認為應是李格非長期生活過的歷城柳絮泉畔,因為這和她詩詞中的「溪亭、漱玉泉、藕花」等能對應起來。在1959年,濟南市想要建李清照故居,這得到了郭沫若的肯定,而且他根據史料判斷「應在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濟南市就在趵突泉丁公祠處重建了李清照舊居和紀念堂。為此郭老欣然題寫了相關的文字。

漱玉堂內李清照塑像背後就有郭沫若寫的一首詩: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秋是著書。從詩中我們不難讀出,無論李清照舊居何處,欣慰的是我們今日有了紀念她的地方。

在漱玉堂的門前西側有溪亭和溪泉(又名洗缽泉),這對應了李清照的《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過溪亭、在漱玉堂後面有一靜治堂,取「靜心治家」之意。靜治堂非李清照舊居,而是她的丈夫趙明誠萊州的宅第名字。堂內有他們夫妻二人的塑像,展示了他們當時志同道合的生活場景。門口的楹聯來頭也很大,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大師啟功先生所書——「濟南泉水洛下園林間氣英華鍾韻語,故國前塵歸來夢影偏安文獻讓遺嫠」。

在靜治堂的西側有有竹堂,有竹堂本也不是濟南的,而是李清照在汴京時其父親的宅邸,此處有李清照舊居的西院,由飛廳、走廊、方亭、石橋等組成,院中小橋流水、濃蔭密布,雅緻而精美,有竹堂內展有李清照的詩詞和畫像。

濟南的名士多,而獨具代表性人物「濟南二安」中的李清照又是極為特別的一個,中國歷史上的女性代表本就不多,而李清照坎坷飄零的生活軌跡和清婉的文采獨樹一幟,趵突泉畔,柳絮泉側,再讀《漱玉集》是不是又有別樣的風情,何況紀念堂內又有郭沫若、啟功等大家的墨寶和故事!

最後以一首李清照的詞最為結尾,或許這樣的意境才是李清照的人生,也是紀念堂的韻味所在。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