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洛神!美妝版「李子柒」就藏在廣西,超美妹子教你古裝美女的正確打開方式

這個在手機屏幕里總是穿著漢服,寬袍輕袖、顧盼生姿的妹子叫「聲爺」,在快手上,她叫「是會做胭脂的聲爺」。她擅長復原中國古代化妝品,一款「洛神膏」令她收穫千萬點贊,秒速「封神」。

復原千年「洛神膏」

一代才子曹植筆下的洛神「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如此天姿卓越,令人心馳神往。

曹植《洛神賦》一出,後人愛美,便以「洛神」為名,制出各種外飾嬌容,內養身姿的妝品,五花八門,不勝枚舉。只是千年飛逝,如今已鮮有人知道其製法。

而「聲爺」就專攻此道。把洛神花、紫草百合、玫瑰混合,加入研成粉的當歸,以油脂浸泡半年,再加入土蜂蠟,最後就得到一小罐紅脂,名曰「洛神膏」。

這是一款古法口脂,用上它對鏡貼花黃,便有洛神「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的神采吧。

原料不繁,製法不難,但要成功卻不易。各種原料的配比,各個步驟時機的拿捏,都會影響成品的品質。更重要的是,成功與否,需半年等待方知分曉。

試製成功,「聲爺」便一襲漢服出鏡,用自己復原的中國古代妝品為自己上妝。裙擺層層生漣,衣袂飄飄帶風,東方女子的古典美透屏而出。

「洛神膏」從此名聲鵲起,此後幾乎每一個在網上自製化妝品的博主,其作品中必定少不了「洛神膏」的製作,有的則改名「洛神花油」,但製法均源自「聲爺」。

90後妹子的執念

「聲爺」是個90後的妹子,出生在廣西岑溪農村,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她小名「李聲聲」,自認屬於「直男」,所以自稱「聲爺」。

「聲爺」大學裡學的是幼教。那時,網上和坊間都在熱議化妝的歷史,所討論的幾乎全是西方的化妝品沿革。「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難道中國的古代美女就不用化妝嗎?」彼時的「聲爺」,開始關注中國古代的妝品。

但無論是網上還是書上,關於中國古代妝品的記述都很少,就算偶有記載,也不過隻言片語,語焉不詳。若想將其復原,談何容易。

令「聲爺」收穫最多的,是李芽教授關於中華妝容的系列著作,結合《齊民要素》《本草綱目》《事林廣記》《開工開物》等古籍,從2015年開始,「聲爺」開啟了她的復原中國古代妝品之路。

第一個被複原的是硃砂口脂,這也是我國古代最早的化妝品之一。硃砂是天然的紅色礦物,自古便被人們用於塗抹紅妝。但是天然礦物是沒有附著力的,要想讓它附著在皮膚上形成妝容,就得輔以其他原料。比如加入適量的牛油或牛骨髓

簡單幾步,便首戰告捷,這讓「聲爺」欣喜若狂。

誓把古代妝品都復原

然而,硃砂畢竟是有毒物質,因此,復原的硃砂口脂,終究是一款不宜使用的產品,復原其製作過程,不過是滿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

有毒的古代妝品不止硃砂,不少曾經令人趨之若鶩的美妝用品,都是用有毒原料製作的。比如古時用於遮掩皮膚瑕疵的鉛粉、鉛白等,「洗盡鉛華」一詞便與此有關。但鉛本身是重金屬,「聲爺」雖然也成功復原了這些妝品,但也仍然只能讓人「看個熱鬧」,不能使用。

看來,並不是所有古法都是有價值的,也不是所有天然的就是無害的,復原古代的妝品,也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聲爺」又開始新的復原嘗試。這一次她要復原的是古時化妝用的粉。古時的粉以鉛粉最為常見,但要論健康、天然,還要數米粉。

大黃米經過精選、研磨、浸泡、發酵等一系列繁複的工序,同樣再經過半年的等待,最終從紗布上剝下幾小片粉胚,經過再一次研磨,最終才得到一小盒米粉。

把小妹拉來試妝,一邊用現在的散粉,一邊用古法製作的「米粉」,特寫鏡頭下看不出絲毫差別。

有了「米粉」的成功,「聲爺」的嘗試也越來越多。中國古代的胭脂分為綿胭脂金花、花露胭脂、玫瑰胭脂等幾大類,其中的口脂則有石榴妖、大紅春、小紅春、嫩吳香等16種之多,每一大類、每一種又有不同的細目名錄。

時至今日,她已經復原了好幾個大類的胭脂和十來種口脂,她說,她要把所有的品類細目都做一遍。

「國風」偏愛歸隱田園

成功復原一系列的中國古代化妝品,便一次次地試妝,「聲爺」很自然地把妝容和漢服搭配在一起,從此,「國風」成了她的一大標籤。從2018年起,她開始在快手上更新視頻,記錄自己復原中國古代妝品的每一天。

大學畢業後,「聲爺」回到了農村老家,因為她覺得那裡更需要她,也更適合她。在村裡「隱居」,對復原古代化妝品帶來很多便利,不僅各種植物原料能輕鬆找到,一些在城市裡要大費周張的材料,在農村也不過是信手拈來。

比如草木灰,這是古時常用的鹼,在製作化妝品時,中和酸性、萃取提純、油脂皂化等工藝都會用到它,不同種類的草木燃盡後形成的灰,在氣味、品性、功能上還會有細微的差別。在城裡,要想得到不同的草木灰,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而在村裡,不過是幾分鐘的事。

到了夏天,蚊蟲肆虐,親友想要些天然無害的驅蚊露,媽媽知道「聲爺」會做,前提是需要大量的薄荷,於是便在地里給她種了一窪;她做胭脂要用到蜂蠟,爸爸便從養蜂的老友那裡給她「順」來一大塊;她要找上好的油脂來做口脂,奶奶不一會就能給她找來上好的茶油……這些,都是「隱居」才有的便利。

只為多一些文化自信

網路發達的今時今日,不影響「隱居」的「聲爺」和同好們交流。每一次嘗試,每一次成功或失敗,都有人一起額手相慶,或扼腕嘆息。

在快手上,「聲爺」始終是那個俏皮搞怪而又不失端莊典雅的妹子,每一次出手,都技驚四座,每一次出品,都巧奪天工。但在鏡頭的背後,「聲爺」其實也經常「翻車」。

由於古代化妝品的原料和製法大多沒有詳細記載,僅憑文獻中隻言片語的記述去復原其全過程,惟一的辦法只有不斷嘗試,在一次次「翻車」中總結經驗,重頭再來。

比如在復原玫瑰胭脂,關鍵的一步是防氧化固色,配比、時間都要拿捏得無比精準,才能得到那一抹艷麗的玫紅。「聲爺」為此「翻車」了無數次,做出的膏脂顏色太淡,甚至沒有顏色。

復原的路上還需要不小的投入,比如復原紅藍花胭脂需要用藏紅花,這一味名貴的藥材,品質上佳的藏紅花要幾百元/克,要做出一瓶紅藍花胭脂,需要的量可想而知。雖然藏紅花可以用草紅花代替,但出品的品質要差很多。

要投入的不止是金錢,時間和精力也同樣難以言說。比如此前復原的「洛神膏」、「米粉」,動輒需要半年的製作和等待,其中一個步驟稍有差池,製作便前功盡棄。

「說實話,相比我們現代科技製成的化妝品,很多古代化妝品的實用性並不強,甚至有些古代化妝品是不能用,比如鉛粉,用了會引起鉛中毒。」「聲爺」說,儘管這樣,她也仍然樂在其中。除了復原中國古代妝品,她還會復原一些古代飾品。她說,她願站在傳統文化的一個角落裡,嘗試著和大家一起複原傳統,只是想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這樣的傳統文化,多一些文化自信。

再過些時日,八桂大地便進入桂花飄香的時節,「聲爺」打算多采些桂花,復原一款古時流傳甚廣的桂花發脂,再做一些桂花香膏,制幾個桂花香囊,或留作點閨房,或贈予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