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2022年!致敬拼盡全力認真活著的我們!

2022年12月30日04:22:02 資訊 1337

致敬2022年!致敬拼盡全力認真活著的我們!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路

文 / 東方

01

2022年,是充滿悲傷的一年,是充滿苦難的一年,是讓人淚奔的一年......

相比起2020年春節全民防武漢人,2021年春節忐忐忑忑的擔憂著疫情會不會真正的結束,2022年的春節,還算充滿平靜。但這個難得的平靜,在大年初一就被「8孩媽媽」小花梅的事件打破了。

鎖在小花梅脖子上的那條鐵鏈,拉開了2022年苦難的帷幕。

在此後三個月乃至更長的時間裡,小花梅事件的每一個進展,每一個細節的披露,每一次官方的通報,都牽動著億萬人的神經。人們痛惜,惋惜;人們悲痛,憤怒;人們質疑,呼籲......

那段時間裡,網路里傳播得最多的一張圖片是脖子上套著鐵鏈的小花梅,流傳得最廣的一句話是:我們每個人和「鐵鏈女」之間,就差一個悶棍的距離。

這個博得了全世界同情的女人,風頭蓋過了奧運會的召開,稀釋了人們對烏克蘭戰爭的關注,直到光芒萬丈集上天所有寵愛於一身的谷愛凌閃亮登場後,才稍微蓋過了公眾對小花梅的關注。

一個最地獄的女人和一個最天堂的女子同時進入到公眾的視野,那一天,我不知道應該笑,還是應該哭。

02

總結2022年,疫情是避不開的一個主題。

而上海,是繼武漢後,人們永遠也揮之不去的第二個痛。

「夫妻必須分房睡,不允許親嘴摟抱」這句聽起來奇葩得一塌糊塗的規定,就是最早從上海開始的。

那段時間裡,搶菜是主旋律,網上最多的求助信息是「我快餓死了」;

那段時間,一條條的生命,因「拒診」,因「延誤救治」而被成為代價;

那段時間,除了新冠,彷彿其他病都不是病;

那段時間,「層層加碼」衍生出的各種亂象被廣為批判,人們正式認識到「核酸造假」背後那把閃亮鐮刀的罪與惡;

那段時間,全國人民的目光都聚焦在上海的疫情上,直到「東航空難」那場震驚了全球的災難。

「我甚至無法親吻你的骨灰,只能在廢墟中悲鳴」......

那一天,世界一片黑暗,全世界人民都在為那架奪命航班上的132名英靈送行。

03

兜兜轉轉中,我們熬到了6月。

那一月,發生了悲傷和憤怒僅次於「8孩媽媽」的「唐山打人」事件,黑惡勢力手段之殘忍,令人咂舌。

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這是令無數河北男兒引以為豪的一句話,唐山更是一座在地震廢墟中立起來的文明城市,英雄城市。

「唐山打人」事件曝光後,人們開始質疑,在這座文明城市,英雄城市裡,黑惡勢力為什麼如此猖獗?是誰為他們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更悲哀的是,黑惡勢力的猖獗,已經達到了「不曝光無正義」的程度。

那一月,河南村鎮銀行爆雷了。

河南村鎮銀行爆雷的背後,是40萬儲戶的血汗錢面臨著被打水漂的境地,是一群蛀蟲享用人肉宴席的狂歡,是數十萬家庭被炸得粉身碎骨的凄涼......

他們親歷並藏掖著這個時代的痛楚和真相,但他們也成為了這個時代的落寞和悲愴。

那一月,河南給上千人賦紅碼。

維權儲戶向銀行討說法,賦紅碼!

樓盤爛尾了?賦紅碼!

想打官司?賦紅碼!

敢提不同意見?賦紅碼!

甚至看你不順眼,也上紅碼!

哪怕遠在千里之外,只要你疑似「不穩定人員」,都能給你賦紅碼!

04

7月的悲傷,以一個93歲老人被社區報警耍流氓被戴上手銬帶走,為證清白上吊自殺的悲劇拉開了帷幕;以甘肅一父親控訴女兒在隔離酒店遭防疫人員見色起意,威脅羞辱致墜亡而劇終。

此後,鄭州一4月大嬰兒遭120拒診延誤救治身亡,「富士康大逃離」等事件的發生,將全國人民的目光再次轉移到了河南。

接下來,「一個14歲孩子的核酸遭遇」,「一小區誓死保衛兩陽人被帶走」等事件,再次揭露了核酸造假背後罄竹難書的罪行。

而烏魯木齊的一場大火10條鮮活的生命,終於警醒了那些假裝沉睡的人。

就在胡鑫宇事件的苦無進展和更多內幕的曝光讓公眾對校園安全充滿了無限的擔憂之際,浙江官媒以一篇《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的文章,聚焦了全國人民的目光。公眾們紛紛猜測,防疫終將迎來了「人民至上」的曙光。

可當人們真正迎來了放開後,又突然懵了,突然被痛醒了。

「難受得像生孩子」、「急診發熱門診已經崩潰」,「搶救室病人只能躺地上」,「太平間放不下」......

一條條信息,都顯示出新冠肺炎哪裡是一場小感冒,完全就是一場洪水猛獸啊。

為什麼之前被宣揚成「人畜無害小白兔」的新冠肺炎,轉眼間又變成了「地獄惡魔」的嘴臉?

有人由此對三年疫情進行了一段經典的總結:這三年,從搶口罩開始,以搶菜為高潮,本以為到搶藥品劇終,不料還有搶火化為尾聲。

05

總結2022年,有太多的話想說,有太多的淚要揮灑。

在2022年里,有人失去了親人,有人傾家蕩產食不果腹,有人需要為一日三餐發愁,有人有家不能回,有班不能上,有店不能開......


有人幸運地躲過了病毒,可是沒人知道他們有沒有躲過疫情連鎖效應帶來的傷害。


是的,每一個個體的悲歡,在整個民族面對的災難來說,或許太過渺小,太過微不足道。但對個體而言,或許都是不敢妄求的奢侈品。有些人賺錢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有的人賺錢,卻只為了拼盡所有力氣認真地活著。


可不管怎麼說,我仍相信會有陽光照進黑暗,儘管這次疫情考驗著人們能否在檢討與批評之際,仍然信任彼此,能否共同為更好的制度努力,不掩蓋問題,也不因批評陷入僵局。


此刻在為疫情奮戰的人們,還有正在對抗病魔的人們,或許正都在為我們的生活和生命里的那些美麗而戰,不分任何疆界與群體,讓我們繼續對抗疫情陰影下的痛苦與壓力,不被擊敗。


黑暗過後,是黎明的曙光。

願這場戰役早日勝利,我們一起等到天亮。

願2022年的一切,都只是噩夢一場。

致敬2022年!致敬拼盡全力認真活著的我們!(完)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