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我在渭北高原汗腰帶的一個小鎮讀高中,我的老家離鎮上學校有5里路,那時侯高中一般要求是要住校的,要上晚自習,晚上下自習一般都十點左右了,回家的路上都是鄉間小路,坑窪不平,夏季還好一點,冬季漆黑一片,有時回去晚點路上就自己一個人,伸手不見五指,走路總感覺有個人跟著自己……路上唱歌為自己壯膽。除了家在鎮上街道的同學,我們周邊村子的同學一般都會選擇住校或者投奔鎮上的親戚家住。
我們學校住宿條件不是很好,宿舍都是以前的教室改用的,很大的老教室里用木頭木板和一些廢舊木料釘了兩排簡易通鋪,兩排能住三十人左右,被褥都是自己帶的,新的、舊的、長的、寬的,厚的、薄的五花八門什麼顏色形狀大小都有,晚上睡覺齊刷刷頭對頭兩排子,有點像現代電視劇里古代車馬店的樣子。
那時候我們都是周三下午放學和周天回去取生活費和本周的口糧,一般都是饅頭或者鍋盔這兩種,菜基本上都是蘿蔔腌的鹹菜,放點鹽辣子和醋攪拌均勻就行,家庭情況好點的會給用菜油潑一下。早晚吃飯時在學校大食堂買點玉米臻子,中午則是湯麵,稀湯刮水的那一種,我們就著乾糧吃,四五個同學圍在一起,打開各自帶的菜瓶子一起吃,不過那時也不覺得苦,那時父親每周給我五到十元錢的生活費,現在想想也實屬不易,我一般攢著買點學慣用品偶爾也改善生活吃碗豆腐腦,當時覺得就是人間美食。
學生背饃的袋子就七上八下的掛在宿舍的土牆上,周一,一個個都鼓鼓的到了周五都憋了下來,那時候老鼠出奇的多,我們裝饃的袋子基本上都有好幾個洞,經常被它們光顧,說起來現在城裡的人都不會相信,晚上睡覺老鼠就在頭上跑偶爾也會咬腳指頭,衣服被咬破是常事,這是真實存在的。
那個時候農村學校就沒有暖氣也沒有什麼供暖設施,唯一的就是電熱毯,但當時學校怕不安全不讓用,不過幾十個人大通鋪相互取暖也不覺得冷,晚上打呼嚕磨牙放屁什麼聲音都有,晚上想在宿舍學習就自己點蠟燭學,電燈泡晚上十點準時熄滅了。
現在想起當年的走讀生住校歲月,歷歷往事彷彿就在昨天,回不去的歲月,回不去的青春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