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三國時代猛將間的互撕畫面非常經典,但其實大規模漂亮的攻城防守場面也十分精彩。想必大家看慣了呂布、張飛、關羽等猛人斬將的戰例,這裡來一起觀賞下三國10大守城名將的風采。
魏國4人:郝昭、曹仁、張遼、司馬懿。
張遼。雖然張遼在演義中比較拉,但他在歷史上卻也是個難得的大將。215年,孫權親自帶著10萬兵攻打合肥,同時吳國還有呂蒙、周泰、陳武、甘寧等一班明星陣容加盟,吳軍看起來具有霸氣;反觀合肥方面只有張遼、李典、樂進3將,同時守兵也就幾千人;雙方賬面實力差距甚遠。可張遼卻選擇了主動進攻,並且在逍遙津大破「孫10萬」,文遠兄也一下子成了當地嚇小孩的「明星」。這大佬把守城戰玩成了追擊戰,大有不久前的滄州掀翻三鎮之氣勢。
曹仁。雖然關羽喜歡把曹仁呼為「小兒」,但這貨卻憑著強悍的防守能力耗死了二爺。早在赤壁之戰結束不久後,曹仁就成功阻擊了周瑜的進攻,並一直守著南郡等地接近1年之久。2019年,關羽親自北上伐魏,並創下了水淹七軍的輝煌戰績,更做到了威震華夏。可他在樊城卻吃了癟,死活打不進去。再後來,曹仁堅守不出,終於等來了徐晃援軍,加上吳國偷襲荊州,關羽竟然弄了個敗走麥城的結局。「曹仁小兒」的守城能力之強可見一斑。
郝昭。蜀國第2次北伐,諸葛亮採取「暗渡陳倉」之計,誰也沒想到他竟然在陰溝里栽了跟頭。229年,諸葛亮帶著幾萬大軍進攻陳倉,守將郝昭竟只率領3000人擋住了幾萬蜀兵的猛烈進攻。要知道,雙方兵力懸殊,同時諸葛亮還是個進攻能手,但郝昭硬是扛住了對方的猛攻。當時諸葛亮採用了衝車、挖地道、架雲梯等各種方法,可死活攻不進去。就這樣,陳倉一戰成就了郝昭。
司馬懿。雖然前面3位魏將好像很牛,但他們跟司馬懿比起來就是弟弟了。縱觀整個三國後期,問天下英雄誰敵手,唯有司馬對諸葛了。司馬懿老謀深算,同時又有德川家康之隱忍氣質,任你諸葛亮怎麼挑釁,他司馬老兒就是龜縮不出來。就這樣,深得擺大巴精髓的司馬懿終於耗死了三國第一智謀人諸葛亮,最終奠定了晉國之基礎。
蜀國5人:王平、趙雲、魏延、羅憲、霍峻。
趙雲。雖然演義誇大了趙雲的戰鬥力,但實際上他在歷史上也有精彩表現。漢水一戰,趙子龍運用偃旗息鼓之法,成功打敗了來犯的魏軍。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趙雲所領的蜀軍只有6000人,第一線的敵人卻有2萬多,加上曹操的大軍,魏軍總計有10萬之多。按一般人的守城方法,不過就是關門放箭而已,但趙雲卻沒有那麼做,而是用「偃旗息鼓」之法虐了對方。從這一戰來看,老趙也不是保安而已,也是名懂得韜略的戰將。
霍峻。劉備攻打西川之際,葭萌關曾一度被劉璋進犯。歷史上並無馬超在葭萌關死磕張飛的橋段,但卻有當時劉璋卻帶著幾萬人進攻的事實,不過守將霍峻僅指揮幾百人就守了近1年。就像張遼破孫10萬那樣,霍峻也領著幾百人追著劉璋打。不過這人只在正史中有些表現,在演義里沒啥戲份。
魏延。老魏在演義中活得比較憋屈,因為諸葛亮從看他第一眼就起了殺心,但後面北伐之際,魏延也就是個小媳婦,老被諸葛亮壓制。可實際在歷史上,魏延可是個非常重要的將領。據《三國志》記載,劉備問魏延如何守漢中,老魏直接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後來老魏果然構建了獨特又實用的漢中防守體系,一直守住了漢中。
王平。魏延死後,鎮守漢中的重擔一度壓在了王平的身上。歷史上的王平不懂文墨,基本上不認識字,但他卻深通兵法,知道如何打仗。這一年,曹真老闆帶著10萬人進攻漢中,而蜀國守軍不到3萬人,雙方的力量比較懸殊。這個時候,老王依靠魏延留下的防守體系,他先佔據興勢,然後等著涪城的救援,最終成功虐了魏軍。
羅憲。鄧艾偷襲蜀國之際,羅憲鎮守永安,幾萬吳兵趁機也進攻永安。當時羅憲只有2000人,而吳兵有幾萬,雙方實力差距很大。不過羅憲猶如趙雲附體一般,很快打退了對方。再後來,即使吳軍增援了也打不過羅憲。不過這羅憲在演義中也沒啥存在感,基本沒有露面。
吳國1人:陸抗。
陸抗。步闡反水時,陸抗前去征討,可羊祜也帶著5萬人來對付陸抗。當時小陸採取修牆圍困之法來包圍西陵,最後成功取得了勝利。值得一提的是,陸抗還是陸遜的兒子,也在演義中有過精彩表現。
以上就是三國正史中的10位守城名將,個個都非常出色,值得大家點贊。
(參考資料《三國志》與《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