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南京又進入了一種做核酸的常態化管理模式中,基本上每天做核酸,因為最近南京的情況不太樂觀,單日核酸異常的人數有十幾個。
其實三年來,人們早就形成了習慣,做核酸早就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原來看著長長的隊伍,會覺得發愁,現在已經沒有什麼感覺了。
人總是能夠逐漸適應環境的。
不過有一些網友還是比較天真,面對核酸工作者感恩戴德,甚至把核酸工作者「神聖化」,覺得他們冒著風雨為大家做核酸,實在是不容易。
其實這些都是普通人而已,沒有那麼神聖,而「做核酸」也是一份工作,是一份有收入的工作,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的,參與其中的人,是樂意參與的,不帶有一點被動的意思。
實際上,這些人當中的很多人,大學畢業以後月薪維持在四五千,因為做核酸月薪過萬,這才是真實狀況,他們一點也不因為去給大家做核酸感到愁悶,他們是很有動力的。
兒媳婦加班做核酸,婆婆異常高興
可能我們有一些非常善良的網友會認為說,我們排隊幾分鐘都覺得不耐煩,人家做核酸的工作人員,有的時候連續工作幾個小時,人家都沒有開口抱怨,人家可是為我們服務的,排隊的人就不要抱怨了。
我們小區有幾個參與到這個工作當中的人,有社區的體檢醫生,有在社區工作的普通工作者們,我來說一說「核酸」對他們的真實影響吧。
實際上,因為有了「核酸」,他們的確會加班頻繁,情況嚴重的時候會加班到深夜,但是她們依然很樂意去做這份工作,甚至她們的家屬對此的表現也是開心,因為做核酸不是「志願工作」,而是「有償工作」,做核酸的加班費用實際上比她們的正常收入都要高很多。
媽媽雖然不能回家陪伴孩子,奶奶一個人帶孩子,會很疲累,但是奶奶也是高興的,原因很簡單,兒媳婦的收入翻倍了。
另外我們也不要著急同情核酸工作者,就拿南京的核酸工作者來說吧,夏天安裝了空調,熱的只是排隊的人,掃碼的工作人員可能沒有機會在空調室,但是往往有大風扇,而「捅嗓子」的工作人員一定是在空調室里的,如果只是一個簡易的小房子,會開一個小窗戶。冬天也是如此。
聽說「捅嗓子」一小時60元,掃碼一小時15元,這個收入標準大概只是在某些地區適用,收入高低還要根據地區而定。
說這些是想提醒大家,不用忙著去同情別人,都是有償的。
希望這是一份有溫度的工作
雖然說這只是一份看起來冰冷的工作,對方穿著防護衣,帶著防護罩,我們根本看不到對方的臉,但是對方的語言、動作都能顯現出溫度。
面對成年人的時候,當然不需要有特殊的表達,但是面對孩子和老人的時候,還是希望這些工作人員能夠變得有溫度一些。
看到過兩個場景,工作人員呈現出來的狀態,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一個場景是,一個小女孩做核酸,突然就不配合了,核酸工作者冷眼旁觀,不耐煩地催促,眼睛裡和語言中都是嫌棄。
另外一個場景是,一個小男孩死活不配合,工作人員態度溫和、語氣溫柔,不斷鼓勵,在其他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順利給男孩做了核酸。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場景,前者是冷冰冰的,後者是帶有溫度的。
既然是一份有償的工作,還是希望能夠帶有一些溫度(面對特殊人群的時候)。
家裡如果有幼兒,過來人給出的幾個建議
幼兒核酸也成了一種常態化,如果孩子沒有上幼兒園,或許可以暫時不用跟孩子做核酸,如果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核酸也成為了一種常態。
我們需要首先跟孩子普及「核酸」的知識,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去「捅嗓子」,跟孩子提前做好心理構建,讓孩子能夠從心理上接受這件事。
另外既然核酸已經常態化,那我們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好看的核酸二維碼牌,寶寶自己有了二維碼,對做核酸這件事也就沒有那麼排斥了,可能還會變得很主動。
結語:
每個人都不想給別人添麻煩,尤其是家裡有孩子、有老人的情況,所以其實大多數家庭都會寧可向內催促或者是用不太友好的方法逼著孩子去參與這件事,也不去想多耽誤核酸工作者的時間,可是當家長的工作到位以後,還是希望核酸工作者能夠多一點溫情,當面對孩子和老人這樣的特殊群體的時候,能夠多點善意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