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這是我的2079,這也是每一個人的靈魂拷問

2022年10月16日19:51:06 資訊 1827

我每天寫1000字,持續寫了2年且會一直寫下去,成為終生習慣。每天1000字這是最低要求,一般會寫2500字,第一年寫一篇3500字的原創文章大約需要5個小時左右,現在也要在3個小時。

有人會好奇地問我:「 趙總您這5個小時的寫作時間是怎麼來的呢?」 我如果沒有必要的應酬或工作安排,基本上快下班時,傍晚5-6點之間,我就要開始寫。

舉個例子:如果寫人物故事,從查閱資料,到資料篩選,起碼一個小時,然後開始寫,很多時候不是一氣呵成的,思路斷了或者情緒醞釀不是最佳狀態就要寫寫停停,甚至寫到一半煩躁了不想寫了,這個時候要稍微休息下,站起來看看窗外的夜景,喝杯水,告訴自己,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寫出來就好了。

剛開始寫作那半年時間,每寫完文章起碼要檢查三遍,檢查是否有啰嗦的地方,有沒有錯別字,然後再去配圖,起碼也要花半小時時間,這些搞好了,再排版,因為沒有經驗,排版還要花半小時。對於我來講,半小時時間就是一個生命刻度,什麼意思呢,就是半小時內我可以集中精力完成寫作過程中的某一個版塊。

寫作是個高強度的腦力勞動系統。查資料、篩選資料、一個段落一個段落去寫,寫完修稿、配圖、排版、然後在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知乎百度等平台宣發,發自己的朋友圈,轉發各個微信群。

最後文章發出去後會有讀者在微信群里私信我,表達他的一些感受和想法。還有的讀者會特地給我留言表達感謝,這些都要及時回復的。去年上半年,我重點寫人物故事,寫了史鐵生高曉松張愛玲蕭紅、阮林玉、劉若英俞飛鴻等一系列人物故事,引起了很多讀者的共鳴。

深度好文:這是我的2079,這也是每一個人的靈魂拷問 - 天天要聞

深度好文:這是我的2079,這也是每一個人的靈魂拷問 - 天天要聞

我從開始坐在電腦前寫作到合上筆記本,這個全過程由9個步驟組成,每一個模塊拆開來平均要半小時時間,合起來就要5個小時。寫完離開辦公室基本在深夜11點40分左右,在夜深人靜時哪怕掉一根針都有聲音,我辦公室在最東端,洗手間在最西端,關掉辦公室電燈,關掉走廊燈,只有應急燈開著留下微弱的亮光,黑乎乎的,有時心裡還會害怕。

整棟辦公樓通常只有我和一個保安,現在保安都稱呼我為趙老師。我記得有一次,我在聚精會神寫作,大約晚上九點半,隔壁鄰居帶著她的女兒走過來送我一桶速食麵,很是感動。還有一次,我們辦公室相的比較好的左右鄰居,在一起聚聚,要自己做飯,我一老大哥楚哥特別關照我,說:「 鴻彬這邊不需要你,你去寫作,飯做好了叫你。」

寫作真的非常佔用時間,只是,如果你喜歡一件事,你會去投入時間,你會用心去做,你會有樂趣,你不會難熬。對於所有人一天都是24小時,要吃飯、睡覺、要工作、要應酬、要休閑娛樂,要禮尚往來,要照顧家庭、教育孩子,等等,一天很快就過去了。

如果想寫作,就拿我來講,要寫上3500字的人物故事,就要花五個小時,那我必須把休閑娛樂的時間擠掉,把非必要的飯局推掉,把工作效率提高,這樣我才有時間寫作,這會倒逼自己必須做時間規劃,同時要去大量閱讀。我不能合理安排時間根本完成不了當天的1000字,我肚子要是沒有貨,根本寫出來當天的1000字。

因此,我的時間容度就是30分鐘,這個30分鐘的容度是等人的時間,是平時喝茶聊天的時間,除非刻意安排喝茶聊天,時間可以久一點,如果臨時約茶,聊個30分鐘,我就要做別的事,不然當天的1000字根本完成不了,必須要死磕自己,要對自己狠一點,否則很難堅持下來。

通過2年每天刻意練習,每天寫,寫作已成為了我的本能。寫著寫著,就會很自然地要總結些什麼,要去思考些什麼,究竟什麼東西是自己想要的,究竟什麼東西對自己是最有價值的,想多了就對為何活著有深層次的思考,會上升到哲學和宗教的高度,這真的不是矯情,不是無病呻吟啊。不去大量輸入,不去觀察思考,是寫不出文章來的。

深度好文:這是我的2079,這也是每一個人的靈魂拷問 - 天天要聞

我一直在想目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在78.2歲(在百度上查到的2021年數據)。我今年43歲,大概率活能活到80歲,100歲頂天了,我不奢望(我父親79歲,身體很棒,我母親76歲,身體也很好,沒有家族遺傳病,起碼長壽基因是有的)。我1979年生,到2079年是100歲,最多活到2079年,那2079年就是我的人生大限。以終點倒推,以終為始,我突然頓悟了很多。

為了珍惜時間,為了以終為始,我的郵箱是[email protected] ,每次我打開郵箱都是在提醒和警示。提醒自己時間寶貴,不可荒廢,警示自己要好好努力,不可頹廢,因此2079對我有著特殊的意義。

今天我的公眾號《鴻彬講人物》讀者正好是2079人,我不願意稱這些人為粉絲,而是我的朋友。這2079個讀者36歲-60歲佔了85%。 以企業家、創業者、高管、老師、律師、體制內的公務員為主。我就是每天傻傻地寫,也沒有做推廣,沒有搞流量,沒有團隊運作,只是作為與自己對話,與外界對話的一個渠道。

或許有人會認為你這2079人算什麼粉絲啊,人家動不動就幾萬幾十萬粉絲,那變現都快啊,我不這麼認為。我一直認為,把內功做好,用內容和思想去吸引同頻的人,同頻一定需要用思想去篩選,用時間來沉澱。我不需要跟誰都成朋友,就像你不需要愛每一個你看見的女人一樣,你只要愛你媳婦一個人就好,這叫專一,否則叫濫情。

我在四天前的10月13日發起成立了每天100字寫作群,群里的兄弟姐妹們每天就寫100字,寫好丟群里就算打卡。我們希望通過每天的刻意練習,用365天的時間來培養寫作好習慣。群里可活躍呢!大家每天都在分享自己的100字,這才叫同頻共振。

沿著同頻這個維度,我設置了最基本的門檻,想加入寫作群的人要交99元,完成每日打卡這99元會退還給大家,這99元就是篩選同頻的最基本的手段,當然交了99元也不代表怎麼樣,起碼我會認為這個人是很認真對待寫作這件事,起碼是很想通過寫作來挑戰一下自己。

正如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男人給女人買禮物不代表這個男人就愛這個女人,但是如果這個男人一直不想給女人買禮物,基本可以判斷這個男人就是騙炮的老渣男。

深度好文:這是我的2079,這也是每一個人的靈魂拷問 - 天天要聞

2079於我來講是人生終點,也是精神圖騰的標識,以終為始,一步一步往前挪,一點一點進步,一年、五年,十年。七年人大腦的操作系統就會升級一次,通俗地講是生命又多活了一輩子,根本不需要十年。

我今年43歲,離人生的終點2079還有57年,這是最高極限。按現在我們國家平均壽命78.2歲來算,也只有45.2年,這樣一算是不是這半輩子已經埋在地下了,這樣想很悲涼,很有緊迫感。

我每每想到這,幹嘛要活得不開心呢,幹嘛要做些違心的事呢,幹嘛要看著人家的臉色活著呢,幹嘛呢?難道我們就為了一口飯嗎?是不是一種悲哀。

時間是不可逆的,從搖籃到墳墓我已經走到一半了,剩下的路,要好好活,等到終點時,我有很多經歷可以回憶,我有很多故事可以講,我有很多對生活的感悟,對生命的理解,對人性的洞察,這些都會用筆記下來,2079來臨時,肉體被消滅,化成灰燼,起碼我還留下了文字,留下了我這輩子努力活出自己的奮鬥的影子。

深度好文:這是我的2079,這也是每一個人的靈魂拷問 - 天天要聞

深度好文:這是我的2079,這也是每一個人的靈魂拷問 - 天天要聞

鴻彬

2022年10月16日於深圳家中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