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觀│視頻創作者被迫改標題,「文化窮人」到底刺痛了誰

2022年10月11日16:54:20 資訊 1310

5分鐘看完一部電影、半小時看完一個系列的記錄片、滿嘴「栓q」「666」「絕絕子」「一整個愛住」、只知道李白是遊戲里的「刺客」……

近日,一則題為《被央視批評,榨乾年輕人的「上癮行為」:我們正在變成文化窮人》的視頻衝上B站熱榜。

在評論區,網友針對「文化窮人」這個稱呼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甚至還有數位up主專門做視頻來回應。

很快,原視頻up主在評論區表示自己因此遭遇了人身攻擊,並將視頻標題中的「我們正在變成文化窮人」改成了「可怕的電子奶瓶」。

文藝觀│視頻創作者被迫改標題,「文化窮人」到底刺痛了誰 - 天天要聞

「電子奶瓶」為何可怕

「注意看,這個女人叫小美,這個男人叫小帥,有一天……」

在短視頻電影解說的世界裡,講解劇情是王道。製作者們把女主角的名字改成小美,女配角叫翠花,男主角改叫小帥,如果壯一點就叫大壯,並用「卡拉米」稱呼小嘍啰,「喪彪」命名大反派。

文藝觀│視頻創作者被迫改標題,「文化窮人」到底刺痛了誰 - 天天要聞

可以說,短視頻電影解說已經形成了一條高度成熟的生產線。不管什麼影片,都能套用相同的講解路數,把複雜的影視解讀成小美小帥的二三事。製作者還會截取最有刺激性的片段為噱頭,把碎片化的東西以短而快的形式灌輸到觀眾的腦子中。

然而,淺顯很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5分鐘看完一部電影,看似豐富了自己的觀影庫,但其實觀眾只了解了劇情梗概,讓大腦受到了短暫刺激。過個兩三天,這點所得也會煙消雲散,腦子裡只剩下「小美小帥」。那些值得反覆觀看的經典佳作也會在這種簡單粗暴的套路下被埋沒,成為一個個流水線影片解說中平平無奇的爽片。

文藝觀│視頻創作者被迫改標題,「文化窮人」到底刺痛了誰 - 天天要聞

「小美大壯」型的電影解讀,戳中的是人對碎片化追求的即時滿足。陷入其中的人們,就像電擊實驗中的小白鼠,只為了片刻的興奮感就能不顧一切,放棄對時間和自我的支配。有網友發文感慨說:「在抖音上看幾條小美和大壯的故事,對於一小時多時長的電影已經失去欣賞能力了。」短視頻正持續降低著人們的專註力和自控力。

這種碎片化、膚淺性的視頻解讀,內容和素材不僅有影視作品,還有大部頭名著和更具專業性的科學知識。很多觀眾有強烈的求知慾,但是因為時間精力不足和部分知識技術門檻過高等問題,選擇用短視頻科普作為一種滿足和發泄的渠道。

文藝觀│視頻創作者被迫改標題,「文化窮人」到底刺痛了誰 - 天天要聞

有網友說:「如果《百年孤獨》里的人名,可以改成大壯、小帥和小美,一個月就能炫完三本。」

但是,短視頻的製作形式和傳播機制決定了它的粗淺,且碎片化知識伴隨的往往是斷章取義。普通觀眾很難對陌生的知識去偽存真,看似是在學習,實際上是在被灌輸。而人一旦習慣了被餵養知識,就會逐漸失去主動探尋、思考的動力與能力,變得抽象、極端,人云亦云,最終隨意操控信息者所利用。

並且,因為這些短視頻十分簡單易懂,無須觀眾自我思考,所以往往能擁有大量的受眾。在流量的加持下,市場輸出的內容越來越趨同,不僅擠壓著優秀內容生產者的生存空間,也持續加固著觀眾所處的信息繭房。

文藝觀│視頻創作者被迫改標題,「文化窮人」到底刺痛了誰 - 天天要聞

被壓縮的碎片化信息,還在影響著人們的思維習慣和語言表達方式。經典文學被淡忘,網路用語充斥人們的社交生活。人們的辭彙量在退化,語言越來越匱乏,甚至認真回復一長段話都會給人一種喋喋不休的較真感,被認為是在質疑、抨擊。

「文化窮人」刺痛了誰

當up主發布視頻評論這種現象時,網友卻在評論區吵翻了天。許多網友對「文化窮人」這個詞表示不滿。

一部分人認為,up主帶有高高在上的優越感、說教感,在隨意評價別人,是在「隨地大小爹」。

文藝觀│視頻創作者被迫改標題,「文化窮人」到底刺痛了誰 - 天天要聞文藝觀│視頻創作者被迫改標題,「文化窮人」到底刺痛了誰 - 天天要聞

有人感到了「委屈」。他們表示,打工人每天都要上班,沒有時間深度閱讀。當被反駁說「扯什麼沒有時間,你打開你手機的設置,看看你那些短視頻應用的累計使用時長,再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沒有時間」時,又有人說「不是時間的問題,而是沒有精力。累了一天需要娛樂、消遣,憑什麼被說得這麼不堪。」

還有評論者在為短視頻解說鳴不平。「電子奶瓶也是時代的一種選擇。我們現在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接觸的信息太多了。可以把短視頻解說當做一種『簡述』,他幫我把這本書,這部電影的高光時刻剪了出來,如果我真的喜歡,會找原著來看,如果最後發現爛尾了,那也不至於浪費我太多的時間。」

文藝觀│視頻創作者被迫改標題,「文化窮人」到底刺痛了誰 - 天天要聞

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文化」本就是一個小眾的東西,愛看短視頻、說網路用語的普通大眾沒有什麼能被指摘的。

文藝觀│視頻創作者被迫改標題,「文化窮人」到底刺痛了誰 - 天天要聞

最後,up主置頂評論說:

文藝觀│視頻創作者被迫改標題,「文化窮人」到底刺痛了誰 - 天天要聞

「00後」網友「冰棍」告訴記者,看了這個視頻後,他起初也有點憤怒,但後來發現自己其實是惱羞成怒。「從視頻內容來說,up主說的還是很中肯的。看短視頻電影解說是個人的自由,但對於大多數不能自律自省的人來說,『電子奶瓶』就是自我放縱的溫床。我也得反省自己。」但他不認為網路用語是個問題,「這只是一種社會潮流,每個時代都會有大眾喜歡的語言表達方式。」

碩士畢業的「依依」則說,會被這個視頻刺痛的其實是像她一樣的社會意義上的「文化中產」,因為真正的「文化窮人」是不在乎自己有沒有文化的。「『文化中產』認為自己跟完全不讀書、不學習的人不同。但他們其實只是在社會的推動下被動攝入文化的一批人,並沒有主動學習和思考的動力。不過,在社會環境下,他們也被看作是文化人。」

文藝觀│視頻創作者被迫改標題,「文化窮人」到底刺痛了誰 - 天天要聞

在城市打拚的白領「王子」很反感「文化窮人」式的標籤,不喜歡所謂的「文化人」賣弄文化的姿態。「我工作之餘會看短視頻影視解說,但更喜歡的是那種深入的、細節的講解,可以作為觀影之後的補充」,但他也自嘲說,雖然不是「電子榨菜」,但自己喜歡的也僅僅是「預製菜」那樣的半成品而已。

問題到底出在哪

不論人們是不是正在變成「文化窮人」,這個詞能夠引發這麼多網友的討論,本身就說明了這是一個問題。

文藝觀│視頻創作者被迫改標題,「文化窮人」到底刺痛了誰 - 天天要聞文藝觀│視頻創作者被迫改標題,「文化窮人」到底刺痛了誰 - 天天要聞文藝觀│視頻創作者被迫改標題,「文化窮人」到底刺痛了誰 - 天天要聞

確實,人們活在現實生活中,會有時間、精力等各個方面的障礙阻擋我們靜下心來充實自己。但看短視頻真的能夠緩解生活的疲憊嗎?

剛開始刷短視頻時,我們似乎得到了安慰和放鬆,但一旦刷得時間長了,就會產生一種欲罷不能的依賴感,在短視頻上浪費許多本能用來休息的時間,越刷越疲勞。

而且,許多短視頻會疊加很有節奏的背景音樂和刺激畫面,刺激人的大腦。刷這些東西,看似是在放鬆,收穫快樂,其實得到的只是對大腦的短時刺激。

文藝觀│視頻創作者被迫改標題,「文化窮人」到底刺痛了誰 - 天天要聞

接觸了刺激性更強的東西之後,人會很自然不想再去看相對枯燥的東西。長期下來,大腦的快樂閾值被提高,上頭和厭惡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會不斷循環反覆,讓人逐漸陷入空虛。

長期接受碎片化,膚淺化內容,人們會很難集中注意力,更別說深度工作、深度學習和深度思考。這樣,我們毫無疑問的會成為文化上、思想上的貧窮者。

文藝觀│視頻創作者被迫改標題,「文化窮人」到底刺痛了誰 - 天天要聞

無法否認的是,短視頻解說、網文、網路用語有它們存在的意義。看這些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只看這些內容。網友「曼步步要吃肉」說:「我工作就是跟圖書和文字相關的,上班時間就一直在閱讀,下班時間就一直接觸新媒體。短視頻也刷長視頻也看,遊戲也玩網文也看。我可以用嚴謹甚至富有文學性的語言進行表述,也可以使用各種網路語言跟人玩梗。」

就像人不能只吃榨菜,而不吃新鮮蔬果和主食,只有保持深度閱讀才能擁有不被短平快內容侵蝕的能力,並可以得心應手地駕馭它們。

對於網友發出的「文化從來都是少部分人的事情,從古至今」的評價,「依依」用「古代人可沒有義務教育」來反駁。

會被「文化窮人」這個詞刺痛的人,一定是對文化生活有追求的人。那麼就更不能心安理得地選擇墮落。

(圖源網路)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