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千家風掃葉,萬里雁隨陽。化蛤悲群鳥,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蒼蒼。」這首詩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作品《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短短几行字,將寒露節氣的特點描繪得淋漓盡致。
作為秋季里的第5個節氣,寒露到來,也象徵著進入了晚秋,秋天即將來到收尾階段。這個時候的氣候特點,以乾燥為主,我們每個人都會經受來自「秋燥」的考驗。關於寒露的飲食習俗,民間有句老話是這麼說的,「寒露吃3寶,半年無病擾」。
「寒露吃3寶,半年無病擾」,「3寶」指啥?咋做好吃?明日寒露,再忙別忘吃,老傳統可別丟了。
寒露1寶:芝麻
寒露吃芝麻的習俗由來已久,對此,民間還有句諺語道,「芝麻綠豆糕,吃了不長包」。這個習俗可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依據老祖宗們傳承下來的四時養生理論,「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在古籍《《神農本草經》中,是這麼記載芝麻的,「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精益髓」。製作各種糕點或豆漿時,可以加少許芝麻,既能提味,還能補充營養。
【推薦食譜:芝麻南瓜餅】
食材準備:南瓜350克、糯米粉250克、白砂糖15克、白芝麻適量、奶粉2勺
1、南瓜去皮、去瓜瓤,清洗乾淨後切小塊,上鍋隔水蒸15分鐘,到能用筷子輕鬆扎透的程度,取出來壓成泥狀;
2、往南瓜泥中加入奶粉和白砂糖,不斷攪勻,然後分多次倒入糯米粉,直至揉成光滑的麵糰狀,將麵糰分成大小差不多的劑子,四周裹上白芝麻,再壓扁成餅狀;
3、熱鍋加油,放入芝麻南瓜餅,小火煎至兩面呈金黃色、內部微微膨脹後,即可盛出鍋,放涼後就可以開吃了,又甜又糯,吃著特別香。
寒露2寶:螃蟹
寒露時節,有一個貫穿的主題,就是「賞菊花,吃螃蟹」。這是因為,秋天是菊花盛開的季節,也是吃螃蟹的好時候。這個時候的螃蟹,特別是母蟹,肉質豐腴,肉嫩黃多,既能滿足人們的味蕾,還可以貼一貼秋膘。
【推薦食譜:姜蔥炒蟹】
食材準備:螃蟹3隻(建議用梭子蟹)、生薑1小塊、小蔥1根、生粉適量、料酒1勺、生抽2勺
1、螃蟹刷洗乾淨,去腮去內臟後,斬成小塊,切面上蘸少許生粉,熱鍋加油,倒入螃蟹,煎至螃蟹表面微微泛金黃色後,盛出來;
2、鍋中留有底油,放入切好的薑絲、蔥白段,炒出香味後,倒入前面煎好的螃蟹翻炒幾下,再往鍋中加1勺料酒、2勺生抽,炒勻後加小半碗熱水,蓋上鍋蓋燜5分鐘,轉大火收汁,再撒上蔥葉段,即可出鍋。
寒露3寶:菊花茶
寒露節氣,剛好處在每年的農曆9月,也是菊花綻放的月份。和其它花種不同,菊花屬於反季節的花,越到深秋時節,盛開得越是絢麗,因此人們也將這個月份稱之為「菊月」。
既然是寒露前後比較有代表性的花種,那自然就不能錯過。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寒露飲菊花茶的講究,可以滋陰去燥,幫助我們預防秋燥帶來的各種不適。
【推薦食譜:枸杞菊花茶】
食材準備:菊花10克、枸杞適量
1、將菊花和枸杞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鐘,去掉表面雜質和髒東西,撈出來放入茶壺中;
2、往茶壺中倒入適量熱水,蓋上壺蓋沖泡20分鐘,即可飲用,也可以直接煮後再喝,味道會更濃郁一些。
用大白話聊美食,我是懶喵,喜歡美食的朋友,隨手點個關注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