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明日寒露節氣到來,正巧是農曆九月十三,老話「寒露碰上九月十三,必定是豐年」,這是啥意思?明年年景不好嗎?
明天是農曆九月十三,陽曆10月8號寒露節氣到來之日,可以說是一個巧合,也是兩個重要的日子相遇。
農曆九月十三是什麼日子?
農村諺語「重陽不下看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這說明農曆九月十三是下雨的日子。
傳說中農曆九月十三是祭拜關公的日子。關公是三國的一員猛將,後來被神話成為一個神仙,被稱為關公帝。
有一年關公在戰場上打仗,由於殺敵無數使得關公的青龍偃月刀鈍了,讓其手下周倉磨刀。
那一年正是秋天,天氣非常的乾旱,地里的莊稼都被乾死了,河道、小溪、水庫、塘壩等都已經乾涸,根本找不到磨刀的水。
關公了解到情況,於是嘆息:天氣如此乾旱,莊稼欠收,磨刀水都找不到,民不聊生。
天帝聽到了關公的嘆息聲,了解了一下民間的疾苦。於是派出東海龍王布施降雨,於是在當地下了一場瓢潑大雨,緩解了旱情,當地的農民非常的高興。
這一天正好是農曆九月十三,於是當地的老百姓給關公建了關公廟,每年農曆九月十三去祭拜關公,這個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後來關公被稱之為武財神,為老百姓守護家園安康。
傳說歸傳說,可農曆九月十三日是一個下雨的日子。因為這個時候已經是深秋,冷空氣非常的活躍,不斷地向南方移動。而暖濕氣流副熱帶高氣壓還沒有完全退卻,與冷空氣相遇就形成有效的降雨。
寒露節氣有什麼含義?
寒露是我國24節氣的第17個節氣,是太陽運行到黃經195度處時令交界的時刻。一般在每年的陽曆10月7~9日之間到來,但陰曆時間不是固定的,一般在農曆八月底,或九月。
寒露節氣因早晚氣溫非常低,北方平均在5度左右,南方也不過20度,秋高氣爽。寒生露凝,因而稱之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一候鴻雁來賓:指的是到了寒露節氣,天氣變涼,候鳥開始向南遷徙。大雁屬於候鳥,不耐寒,排成一字形,或者人字形向南大舉遷移,準備到南方躲避寒冷的冬天。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指的是已到了深秋季節,天氣寒冷,缺鳥都見不著了,但海里卻出現了很多蛤蜊,其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被人們誤認為是雀鳥變的。
三候菊有黃華:指的是深秋滿地菊花開,鮮艷無比,獨領風騷,與秋色爭艷。這個季節可以采野菊花製成花茶,泡水來喝,能夠緩解因為秋天的乾燥造成的乾咳現象。
「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 「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等農村諺語,都說明了寒露節氣到來,氣溫下降非常厲害,天氣慢慢地變得寒冷,這個時候外出一定要多穿衣服。
老話「寒露碰上九月十三,必定是豐年」,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寒露節氣到來,冷空氣非常的活躍,農曆九月十三,也是處於深秋季節,也是冷空氣非常活躍的季節。這兩個特殊的日子,基本上都是下雨的季節,因為冷暖是氣流非常活躍,相遇就會形成有效的降雨,而且還是大範圍降雨。
農村諺語「九月十三雨淋淋,來年小麥堆滿堆」,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農曆九月十三雨淋淋,來年小麥就會獲得大豐收,到處堆的滿滿的。
因為農曆9月13日下雨,預示著冬天和來年春季雨水多。「不怕重陽連陰雨,就怕十三一天晴」,「九月十三晴,鞋匠愁得嫁婆娘」等諺語,都說明了農曆9月13日下雨好,不下雨預示著將迎來長期乾燥的秋旱天氣。因為秋季暖濕氣流不斷南下,冷高壓會迅速控制著大氣壓,很難形成有效的降雨。
那對於寒露節氣下雨,也是好的預兆。「寒露若逢下雨天,正二月里雨漣漣」,「寒露有雨冬雨少,寒露無雨冬雨多」等諺語,也說明了寒露節氣下雨預示著冬季雨雪多,春季春雨多利於農作物的生長,這就預示著下一年又是一個豐收之年。
明天寒露節氣到來,又是農曆九月十三,我國迎來大範圍的降溫,雨雪天氣,明年年景好不好?
根據中央氣象台天氣預報信息顯示,明天我國內蒙古東部東北大部黃淮、江淮、華北中北部、新疆伊犁河谷、西藏、青海南部、江漢、西南、江南、華南西部/海南島、台灣島等都迎來了小到中雨,雨夾雪,或者小道中雪的天氣,局部地區有大到暴雨或大雪。
其中內蒙古東部、河北北部等地方有中到大雪。東北中南部、長江中下游流域、西藏東南部、四川盆地等地區有大到暴雨。這次大禹能夠解決長江中下游乾旱的區域,尤其是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區旱情得到緩解。
綜上所述,寒露節氣下雨,預示著春冬雨雪多,瑞雪兆豐年。九月十三下雨,也預示著來年是個豐收年。今年寒露碰上九月十三,而且迎來了我國絕大部分地區雨雪天氣,預示著今冬明春雨雪多,來年又是一個豐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