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一,關於擁抱
「擁抱」一詞出自清·和邦額所著是《夜譚隨錄·梁生》一文中,在該篇文章中有這麼一句話:「 汪直前擁抱,女極力抗拒。」自此以後,便有了「擁抱」一詞。
《詞語新解》中稱,「擁抱」有示愛的意思,多用在親友之間。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赫洛德·傅斯博士解釋稱,「擁抱」能夠使體內免疫系統的效能上升,能為倦怠的軀體注入新能量,非常有助於消除沮喪的心情。如果在一個家庭當中,家庭成員能夠經常擁抱,就能夠減少家庭成員間的摩擦。
心理學研究表明,擁抱和觸摸非常有利於心理健康。如果一個人經常被擁抱,那麼,這個人的心理素質就會比那些缺乏擁抱的人的心理素質健康得多。
一位婚戀專家指出,我們中國人都比較傳統,而傳統習慣所帶來的就是比較「害羞」,在正常情況下,家庭成員之間會因為害羞而缺乏互相擁抱。一般情況下,互相擁抱多出現在戀人之間。
二、關於親吻
「親吻」一詞出自蘇曼殊所著的《非夢記》一文中,在該篇文章中有這麼一句話:「 鳳嫻此時,如石去心,復露其柔媚之態,抱生,以己頰偎生之頰,已而力加親吻,遂與生別。」自此以後,便有了「親吻」一詞。
《詞語新解》中稱,親吻是一個漢語詞語,是指因愛慕他人而以唇與唇互相接觸。
在西方的一些國家,親吻是表示問候的一種傳統社交禮儀。不過,這種傳統社交禮儀僅僅局限於親吻臉頰或手背,唇部是不能夠隨意親吻的。否則,就會激怒對方。
在我國,親吻嘴唇是一種愛情的表達,多出現在戀人之間,非戀人之間是不會親吻嘴唇的。
第三,關於口水
口水是唾液的俗稱,在古代,口水被稱為「金津玉液」,是不可以隨便外流的。古人認為:口水能夠濕潤口腔和入口的食物,便於人們說話和吞咽,另外,口水具有抗菌的功能,能夠清潔和保護口腔,如果經常口水外溢,是會影響健康的。
一位禮儀專家指出,口水外溢會給人一種不潔不雅之感,容易被人詬病。
那麼,人們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容易使口水外溢呢?
一位生理學家指出,當人們用嘴呼吸或者趴著睡覺時,就容易使口水外溢。當然,有些疾病也容易導致人們口水外溢。
這位生理學家接著指出,還有一種口水外溢的情況,那就是當某一個人經不起某種美食、美色的誘惑時,也容易使口水外溢。
解釋過名詞之後,我們說一件10月4日發生在湖南長沙的一件事情。
事件
蘇小姐在長沙街頭開了一家服裝店。近年來,由於受電商的衝擊和疫情的影響,生意一直不是很好。
10月4日,還在國慶假日期間,也許是因為人們放假的緣故,所以4日上午開門後,店內便陸陸續續來了幾名顧客。
上午10點鐘左右,店裡來了兩位女性顧客,由於這兩位女性顧客在不斷地試衣服,因此,蘇小姐便一直陪著這兩位顧客。
突然,蘇小姐不經意間發現:一位年齡約有30歲的小夥子先是站在了店門口,然後,在大約站了兩三分鐘後便走進了店裡。由於蘇小姐以為:這名小夥子也許是店內女性顧客的同伴,因此,也沒在意這名小夥子進到店裡後的舉動。
待蘇小姐扭轉身時,蘇小姐一下子愣在了那裡。
蘇小姐說:「待我扭轉身後,一副極具誇張的一幕顯現在我眼前,只見這位小夥子緊緊地擁抱著我的一個塑料服裝模特,而且,一邊擁抱一邊親吻,神情非常陶醉。」
蘇小姐接著說:「在我看到這位小夥子的舉動時,店內的兩位女顧客也看到了,兩位女顧客一邊笑一邊說:『想必,是沒有女朋友』。我聽兩位女顧客這麼一說,便明白了這位小夥子並不是兩位女顧客的同伴。」
蘇小姐繼續說:「我也不知道這位小夥子親吻了模特多久,但從我看到他親吻模特到鬆開手,應該有一分多鐘的時間。在這位小夥子鬆開模特後,他便姍姍地走了出去。當我準備檢查他是否將模特損壞時發現,模特上和地面上都有口水。」
蘇小姐最後說:「當這位小夥子走後,兩位女顧客認為:從表象上看,第一,這位小夥子並不像醉漢;第二,這位小夥子的精神狀況看上去也正常;第三,從穿著來看,並不是一個很邋遢的人。」
蘇小姐戲謔道:「但願老天趕緊賜給這位小夥子一個女朋友吧!否則,指不定他還能夠干出什麼事情呢!」
以上所述,就是這一事件的一個大致過程了。
當蘇小姐將她拍攝的視頻畫面發布到網路上之後,網友們便紛紛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網友聲音
網友幼發拉底河:看看男多女少的結果有多麼可怕啊!一個塑料模特,就能夠引起小夥子的興趣,實在是悲哀啊!
網友春天的腳步:變態。居然去親吻一個塑料模特,這樣的男子實在是太令人無語了。
總之,網友們的議論有很多。
老胡觀點
雖然我們不能夠妄議這位小夥子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但從他的表現上來看,這位小夥子的確有變態的嫌疑。
變態,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辭彙。所謂的「變態」,是指某一個人在心理方面出現的扭曲,這種扭曲會偏離人的認知,使人們覺得這個人在心理上有些不正常。
一位心理學家指出,按照變態的分類,變態可分成心理異常和行為異常。
心理異常,是指某個人的大腦的生理生化功能出現了障礙,從而導致該人經常出現想入非非的情況。其表現形式既可以是嚴重的,也可以是輕微的,他們會有夜不能寐的情況出現。
行為異常又稱越軌行為,是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並經常發生的社會現象,這種社會現象往往表現為:不願意遵紀守法。
變態心理學認為:「變態」可分為3個類別:即低能變態、高才變態和天才變態。但不管是哪一類變態,都預示著某一個變態人的心理極端脆弱,很難融入正常的生活,他們的認知和感受會與正常人背道而馳。
基於心理學家的說法,老胡認為:此次事件中的小夥子應該出現了變態現象,這種現象其實是一種病態,應該儘快找心理醫生進行矯正,否則,其變態行為將會越來越誇張和越來越頻繁,以至於會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呢!
大家以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