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評論員 雨馨

隨著直航國際航班有序恢復,北京近期出現入境感染者數量持續增加的情況。自8月15日以來,北京已累計報告二十餘例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其中,多個病例為返京途中感染,並引發了本土零星關聯病例。嚴峻現實再度敲響警鐘:輸入性疫情是北京疫情防控的最大風險。
當前,全球疫情持續高位運行,輸入性、流動性風險同步高企。與此同時,國內疫情多點散發,環京省市病例激增,且多地檢出「2天不到可傳播一代」的奧密克戎BA.2.76變異株,傳染性更強、潛伏期更短。隨著暑期結束,返京人流陸續增加,中秋、國慶假期又將接續開啟,都給北京疫情防控工作帶來考驗。
防控壓力客觀存在,但安全穩定的大環境必須守住。今年以來,北京一度遭遇前所未有的疫情挑戰,眼下形勢趨穩向好,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恢復。對標全年發展目標任務,留給我們的窗口時間已經不多了。越是分秒必爭促發展、時不我待興產業,越要嚴防疫情反彈。更要看到,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北京還有服貿會、中關村論壇等一系列重大活動服務保障工作要做,這些大事要事對於推進首都高水平開放、激發創新發展動能具有重要意義。嚴防疫情「破環」,不止關乎廣大市民的身體健康,更關係我們每個人的工作生活。
對一個「開放的大北京」,疫情防控當然不容易。首要一條就是認真落實防疫要求、不打折扣完成規定動作。針對輸入風險增強的情況,我們有必要「兩手抓」——一方面,快字當頭,一旦發現疫情苗頭,立刻排查管控風險,迅速阻斷病毒傳播鏈條;另一方面,未雨綢繆,強化民航鐵路等部門的遠端核驗篩查,加強與外省區市的信息橫傳協查,全力避免出行者「帶疫進京」。
疫情防控具有典型的「短板效應」,防控網路的強度,就看是否能環環相扣、守土盡責。因此,各企事業單位要「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督促差旅出遊人員如實報告、依規行事;社區要築牢疫情防控第一線,嚴格落實掃碼、測溫、登記、查驗核酸等常規措施;個人要做好自身健康責任人,堅持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外出途中規範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進京後主動報告。每個環節都自我加壓,疫情的負面影響就能降到最低,生產生活環境就能愈加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