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經銷商在倉庫管理環節中,想要轉變管理方式,提升效率,於是就重新規劃整個業務流程,首先重新規劃貨架擺放,然後從列印訂單到訂單分配,再到每個揀貨員分別負責各自通道,全都重新優化,有的是藉助倉庫管理系統,有的還是依靠傳統管理方式。
但很多企業往往會忽視一個環節,就是揀貨路徑的規劃,揀貨路徑規劃相當重要,因為規劃後的路線能夠保證揀貨員在作業時不走回頭路,節省每一單揀貨時長,提升整體的揀貨效率。
如果經銷商未使用倉庫管理系統,人為規劃揀貨路徑,是基於貨位信息進行的,貨品的幾何順序可以按照其所在貨位分辨出來,因此也可依據貨位號排序,制定路徑規劃規則(即貨位排序的規則),從而得到揀貨路徑。
當同一貨品在多個貨位上有庫存時,在分配揀貨任務時,往往會比較所有可能的揀貨路徑(前提是所有貨位上的庫存都足夠),再選其中的最優路徑。
而當一些貨位上的庫存數量不足時,其計算邏輯會更加複雜。關於路徑優化的內容,我們已經提過很多次了,這裡簡單總結一下需要優化的相關方向:
合理的波次計劃
在拿到眾多的訂單時,如何快速地將所有訂單上分散的東西,屬於同類別的,進行綜合歸納,這是個費時費力的事情。此外,現在消費者更多地呈現個性化需求,訂單與訂單彼此間的相關聯度存在很大的波動性,尤其是零售業,這樣會給批量揀選貨物造成很大的工作量。
先進的WMS系統,例如觀雲長WMS系統中波次規則的設立可解決這個問題。在訂單輸出的時候,在系統里進行訂單貨物的綜合處理,按照一定的規則,將多個訂單作為一個批次,進行貨物批量綜合分類揀選。波次規則的設立可優化揀貨路徑,提高揀貨效率。
舉一個例子:將品類相同、數量一致的批量單優先揀選;將品類相同,數量不一致的次優先揀選等。
適宜的揀選方式
按照商品品類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揀選方式,比如邊揀邊分、先揀後分、批量揀貨等。
適中的揀選工具
此外,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揀選工具,倉庫需要根據揀貨單分配合適的揀貨容器,如果容器太大會造成推行不便,而如果揀貨容器容量不夠,會導致額外作業,一個適中的揀貨容器必不可缺。
來肯企企匯經銷商專屬倉庫管理系統,為企業提供專門的倉庫規劃,為每一件商品貨位生成貨位編碼,當接收訂單後,系統會自動按貨位編號的順序將訂單上的商品進行排序,從而生成最優路徑的揀貨單,揀貨員按照揀貨單順序進行分揀,在倉庫里走的是「S」型路線,不走回頭路,大幅提升揀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