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父子讀西漢」系列故事(18):劉邦入咸陽
文/松鼠爸爸
(註:頭條APP里打開此文後,可點擊右上角「耳機」自動播放語音。 #松鼠父子讀歷史#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
劉邦
有緣的人,一定會重逢。
劉邦西攻咸陽,各種艱難,一言難盡,好不容易行軍至穎川,突然發現另一支隊伍中發現一個熟悉身影,興奮地大叫:「這不是子房嗎?」
子房即張良。張良大驚:「武安侯?」
「武安侯」是劉邦獲封的一個侯爵,連他自己也記不住:「子房,你還是叫我『沛公』吧,聽著親切。」
「沛公,見到你真是太開心了。」
張良
「你怎麼在這裡?韓王呢?」
「一言難盡。」張良嘆了口氣。
「來,坐下喝兩盅,聊會兒。」
劉邦起兵初期張良曾與他一見如故,立即加盟。但後來韓國復立,張良為幫朋友韓王韓成復國,暫時離開了他。
這一分別就是半年多,沒想到兩人在西進咸陽的路上又相遇了。
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只因緣太濃。
劉邦計劃的西進路線
劉張二人重逢,是劉邦西攻的緊要時刻,也是張良的「至暗時刻」。
原來,張良隨韓成收復韓國,好不容易在韓國舊地打下幾座城池,可是在秦軍的反撲下,全丟了,只得四處打「游擊」。可見游擊戰不是現代發明,早在楚漢爭霸時就有。
劉邦於是與韓成和張良聯手,打下韓國十幾座城池,交給韓成留守。
韓成終於拿下韓國舊地,韓國「基本復立」。為回報劉邦,他決定讓張良助劉邦西進咸陽。
張良人生兩大理想「滅秦」和「復韓」實現一半,自然欣然從命,隨劉邦西攻。
從這一刻到劉邦拿下咸陽,張良為劉邦獻過多個妙計。其中最精彩的,莫過於智取咸陽東南面的兩道防線——武關和嶢(yáo)關。
劉邦實際入秦路線(紅箭頭)
武關不只是咸陽的東南大門,還是戰國時一樁「重大罪案」的發生地。
戰國時的楚懷王被秦昭襄王以在武關會盟為由,綁架到秦國,最後客死咸陽。在楚國人看來,這是奇恥大辱。
劉邦採用張良之計,派酈食其和陸賈前往說降秦將,許之以利,輕鬆拿下武關。
以劉邦為首的楚軍拿下武關,意味著楚人終於報了當年的一箭之仇。
遠在彭城的楚懷王后代、現任楚王熊心聽到這個消息,應該百感交集、涕淚橫流、焚香祭祖吧。
接下來,便是攻取在武關與咸陽之間的嶢關。嶢關離咸陽更近,搞定這一關,咸陽就在眼前。
勝利在望,劉邦以為嶢關是小菜一碟,只派兩萬兵馬強攻嶢關,被張良當場止住。
張良道:「沛公,秦兵很厲害,千萬不可輕敵。我聽說嶢關守將特別容易被收買,您先呆著別動,率大軍在山上大布疑兵,可派酈食其持重金收買嶢關秦將。」
劉邦路過陳留縣時,收穫一個資深說客酈食其(lì-yì-jī),兵不血刃輕鬆拿下陳留。這一次,酈食其再次出馬,搖動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說降。秦將果然反叛,表示願與劉邦共破咸陽。
酈食其
劉邦以為大功告成,沒想到張良再度提醒:「沛公不可!這一次,只是大將要反,恐怕他下邊的士兵們未必同意。如果士兵不從,那我們就危險了,不如趁他們懈怠,趕緊一舉搞定他們。」
張良通透人性,用計神出鬼沒,劉邦只有言聽計從的份。果然秦軍大敗,嶢關得破。
子嬰向劉邦投降
一個月後的漢元年(前206年)十月,劉邦大軍抵達咸陽外的霸上。此時,秦二世和趙高已因為內鬥先後完蛋,秦王子嬰手捧著皇帝的玉璽(xǐ)符節,向劉邦投降。
曾經所向無敵的秦帝國,立國不過15年,就此滅亡。
而由「楚王之約」引發的「咸陽杯馬拉松」,也就此結束,劉邦先於其他各路諸侯第一個闖線,進入關中,成為馬拉松冠軍。
劉邦能第一個入咸陽,固然與曹參、周勃、樊噲、酈商等重要將領的血戰分不開,但謀略方面,功臣當數張良和酈食其。
張良回歸後,取代酈食其,成為劉邦的首席謀士。
松鼠父子讀西漢:關中為什麼叫「關中」?
小松鼠問:「老爸,關中為什麼叫『關中』?到底在哪?」
松鼠爸爸答:「關中,顧名思義,就是險關之中。關中地區位於今天的陝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寶雞、咸陽等地。關中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自古有『四塞之國』的說法。具體地說,關中之外有四大險關。」
「哪四關?」
關中四關
「東函谷,西散關,南武關,北蕭關。東漢後,『函谷關』被『潼關』取代,還是四關。」
「張良之前離開劉邦,不是要幫韓王韓成恢復韓國嗎,他為什麼又隨劉邦西攻咸陽?」
「張良確實是想幫韓成恢復韓國,但他們在收復韓國舊地的過程中,可能發現秦軍非常強大,而韓成力量薄弱,其領袖素質和軍事天賦也與劉邦有一定差距,如果要實現復韓理想,需要劉邦的幫助。我猜測,在張良的撮合下,劉邦與韓成之間達成了某種戰略合作或攻守同盟。」
劉邦與張良
「那他與劉邦是什麼關係?」
松鼠爸爸微微一笑:「張良這次回歸劉邦陣營,感覺不是真正意義的加盟,而更像是韓成將他『借調』給劉邦,以智囊顧問的身份,幫劉邦殺入關中、奪取『咸陽杯馬拉松』的冠軍。」
「借調的智囊顧問?」小松鼠納悶,「那是不是還要還?」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