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關注】高管發展戰略顧問趙默的頭條號,獲取更多高管賦能幹貨方法論
本文總計3734字,讀完約2分鐘,原創不易,請勿抄襲,侵權必究
近段時間,隨著疫情的逐步恢復,不少企業漸漸走上正軌,似乎大部分人僅僅經歷了一場夢境,夢中醒來,百廢待興。
身為生涯顧問企業的創始人,疫情後諮詢量進入了小高峰,近期除了顧問企業增長的項目以及系統生涯發展定位諮詢,為了可以持續幫助更多的朋友內外突破發展瓶頸,今年開啟了第二期的定製化諮詢師培養計劃,讓未來的「趙默」可以真正的獨擋一面的成長起來,不少新的學員朋友問我:趙老師,疫情後不確定是常態,我們應當如何直面對未來的恐懼?
其實疫情後加速我們的不確定性,有的企業處於生死存亡邊界,有的管理者雖職位不變,但是工作越來越卷,喪失了價值感和成就感。
因為職業的性質,我會深入地接觸知名企業的創始人或中高管,他們身處知名外企,上市民企乃至互聯網大廠的高管,在當下的職位雖高職高薪,可是即便如此,感覺未來彷徨不定,回顧過往,內在不甘平庸的種子開始發芽,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可是面對現實,恐懼不已。
但是這背後的根源是什麼呢?其實面對不確定,每個人都會恐懼,但是背後不僅是是否提前未雨綢繆,而且除了當下的職業,是否深入地認清自己,接下來就讓我們聊聊自我認知。
01
當你在企業高職高薪,但是越來越內卷,喪失成就感,怎麼辦?從我過往幾千起的諮詢案例中,我發覺不少人在當下的企業根基較穩,通過多年的打拚,站穩了腳跟,成為了企業核心管理或研發類人員,可是近一兩年,雖職位照舊,但是工作量比以前翻了幾番,而且明顯會比過往勞心勞力,陷進當下的內卷不可自拔。
我曾經接手部分學員朋友,他們高職高薪,可是高額的年薪並未帶給他相應的成就感和價值感,就像我曾經一位互聯網企業的項目負責人,即使身處新一線城市,可是去年開始,不僅項目分配非常稀少,而且增加了項目開發以及收尾等工作,可是績效卻並未獲得相應的增長,反而越來越嚴苛,漸漸喪失了成就感。
半年前,他漸漸開始懷疑,自己在項目開拓和全鏈條管理是否有必要?是否繼續親力親為還是選擇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我深深理解他當下的如履薄冰,儘管他當下高職高薪,已經初步擺脫了物質束縛,但是常年的高壓,讓自己內在的無比壓抑,其實累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因為他看不到未來更長遠的未來。
於是經過深入的探索,幫助他看清未來的自己。
在深入的願景呈現中,他看到了三年後,他在一個絢爛的演講台,給台下的觀眾分享自己的價值成果,眼神帶光,目光堅定,五年後自己手捧鮮花,得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擁護,十年後自己在海邊和家人漫步,歲月似乎靜止當下,我漸漸看到,這種表面的分享,其實背後是價值的傳遞。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分享是傳播自己多年的學識,可以受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當看到未來的自己,他漸漸淚流滿面,當下的困頓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自信滿滿的自己,似乎再次回到了少年激情滿滿的自己,看到了未來的曙光。
所以,很大程度,喪失成就感的背後代價隱忍,即使在當下遇到了發展天花板和內卷,但是本質看不清自己的價值,也無法看清未來的自己,。
這,是自我認知的開始。
當你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價值和未來的自己,就更容易知道從哪裡開始。
02
可是,又該如何從隱忍走向價值實現?不少人提到博大精深的宗教,可是有信仰固然好,當你看不到未來希望可以尋求寄託,可是我們生活塵世,他們離我們異常遙遠,我們身為凡人,更多思考是,如何價值放到更大,讓自己的想法得到落地實現。
其實就是回歸初心。
說到回歸初心,蘇東坡就是最好的例子。
蘇東坡一生中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貶謫中度過的,艱苦的生活並不能打壓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總能把生活過得悠閑如詩。
貶官黃州期間,為了一家人的口糧,蘇東坡親自開荒種地,挖魚塘,築水壩,栽橘樹,託人從四川老家捎來菜籽種下。但是他沒有一點不高興的意思,自認為遠離紛爭,安於世界一隅,每天睡到自然醒,逢上雨天就賴床,空餘時間寫詩做樂…
安於當下,這就是初心的力量,儘管蘇東坡一貧如洗,但是回歸田園的喜樂,遠離官場紛爭,讓他擁有更多時間去做自己,於是你能看到後人以他為原型,寫下了387篇詩集作品,不乏我們熟知的《赤壁賦》以及《水調歌頭》,讓他的初心得以安放。
如果他依舊在官場揮斥方遒,他是否可以推出膾炙人口的《赤壁賦》呢?可以,但是很難看到閑然自得的真情流露和豪放的氣魄。
或許你會覺得東坡先生太過遙遠,回到當下,這是怎樣的一種人生態度?
其實我們每個人初來人世間,都有一顆滾燙的初心。可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慾望、情緒、習性以及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誘惑,不得不使一部分人漸漸丟失了初心,當然這也是成長所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但當世人大多都在紅塵中迷失了初心的時候,還有極少數的人,他們還能保有最初的真實與純粹。
而這種純粹讓我們更容易觸及內心的柔軟,從而更深入地看清自己。
03
僅僅懷抱初心還不夠,在我看來,認清自己,在於自省力,分析力,遠見力的融合,回歸到我們普通人,當你擁有「三力」,或許你可以遠離恐懼,更清晰的看清自己
首先是自省力。
很多人說之所以發展止步不前,是發展方向偏頗,方向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意識發現方向,從而發力。
讓我回想起,身為生涯顧問企業的創始人,我的工作除了經營生涯企業,會給企業做OD和領導力顧問,同時多位高管的私人職業發展教練,但是4年前,我也經歷過前所未有的迷茫和焦灼。
那是4年以前,從上市企業的人力副總出來,我脫離了光環,因為多年的積累,我有多家企業顧問合作的項目,以及4000多起個案的持續積累,很多人說你已經足夠優秀,循序漸進即可。
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時候企業顧問較為穩定,但是我進入了個案諮詢的倦怠期,那時候個案聚焦職業規劃和心理,前來諮詢的來訪者絡繹不絕,但是諮詢個案極度消耗腦力,而且包括職業重度抑鬱或焦慮的來訪朋友,我的體力和精力都在不斷透支,諮詢和企業顧問的高壓負荷,也因此出現了嚴重胸悶,心悸等癥狀。
我在思考,雖然一對一諮詢效果可以保證,如果我依舊一個個接收個案,我的身體極有可能被拖垮,我的助人理想也就沒有辦法實現。
而且諮詢師百花齊放,我感覺自己漸漸成為了機器,我開始反思,我的特色在於哪裡?我最了解的是誰?如何才能構建相互滋養的關係?如何才可以放大價值?
經過近一個月的自我梳理和內省,結合我多年的經驗和培養諮詢經驗,我覺察到,那麼多年人力高管背景,我接觸最多的中高管群體,我深入的了解一家從0-1,1-10,10-100的組織發展規劃和系統人力體系搭建,同時大量的個案和培訓中,擅長管理者的潛能激發和領導力激活,以及高管的內部適應,晉陞以及外部生涯發展,而在和他們溝通的時刻,我會清晰的抓住他們的痛楚,從而一針見血發現問題和系統解決問題。
於是經過掙扎後,我放棄了一部分的個案,企業顧問保留,而將我最核心價值保留,走上了高管發展戰略顧問的道路,更加聚焦更加深入的幫助他們,產生了更多的成果,而且很多高管朋友深入連續諮詢陪伴了3-4年,未來還會持續。
背後是自省力在支撐,因為不止步於此,不斷反思,尋求新的蛻變,所以當你願意開始自省,才會發現方向。
除了自省力,還有什麼激發潛能?
其實是分析力。
你知道為什麼很多人看似什麼都懂,可是到了解決問題的時刻,卻一頭亂麻,其實缺少的是有力的分析力,更多是解決問題的時刻,如何從錯綜複雜的問題中,找出問題的真相,這個時候,不妨去思考:
當下的困惑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背後的癥結來自哪裡?
無法抵達的阻礙是哪些?
當你可以構建分析能力的框架時,潛能會漸漸發芽。
最後一個是,遠見力。
為什麼有的人在舒適區缺乏未雨綢繆的意識,背後缺乏的是構建遠見力的框架。
打個比方,為什麼當下企業發展不錯,可是依舊要有未雨綢繆的意識呢?就拿我曾經一位外企管理者來說,他當下高職高薪,馬上拿到公司的股權分紅,可以實現財務自由,可是依舊內心不甘平庸?雖然內驅力很強,其實我發現盲區,是缺乏遠見力的框架。
尤其在涉及重大問題的決策左右搖擺,魄力不足,根源是缺少類似的歷練,因為過去外資企業的體系成熟,只需要維護和執行,可是當下,發展到底,開始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不知道未來自己面臨怎樣的角色轉變,不知道怎麼轉才可以放大自己的價值。
而這個時候,重要的不是規劃,而是如何提前開闢第二曲線,提前未雨綢繆,讓自己多年的價值獲得複利,從而擺脫對未來的恐懼,實現新的發展階段。
04
終其一生,我們該如何直面未來的恐懼?其實恐懼是自我對未來的覺醒,只是暫時沒找到你的指南針,它預示著你將進入全新的階段。
所以,自省力,分析力,遠見力,都是認清自己的三大策略,不斷內省,深入地分析並且構建遠見力的框架,你可以直面未來的恐懼,而這也是讓我們自我價值實現的三大智慧。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