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字關注「中國小康網」
在新書中,比爾·蓋茨認為,「疫情爆發無法避免,大流行卻可以防範。」
科學強國公號特此編髮部分重點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以下內容節選自新書《如何預防下一次大流行》,作者:比爾·蓋茨
新冠肺炎大流行迫使企業重新思考工作場所的生產力。
曾經互不相干的領域(頭腦風暴、團隊會議甚至走廊上的簡短交談)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我們認為對辦公室文化至關重要的結構已經開始演變,隨著企業和員工適應新的工作方式,這種變化在未來幾年只會加劇。

我想大多數人會震驚於未來10年的創新速度,因為軟體行業現在專註於遠程工作場景的開發。例如,我經常在線上會議中使用聊天功能來添加評論和提出問題。現在,當我與他人見面時,我很懷念這種高帶寬的互動,因為它不會分散團隊的注意力。
最終,數字會議的發展將不僅僅是簡單地複製一個現場會議,實時轉錄將允許你在公司的所有會議中搜索一個主題。你也許可以讓行動項目在被提及時自動添加到你的待辦事項列表中,並分析會議的視頻記錄來學習如何讓你更高效。
在線會議最大的弊端之一是視頻不能讓你看到誰在看哪裡。大量的非語言交流消失了,消除了人類元素。從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座位切換到其他的虛擬「座位」的安排,會讓氣氛更加輕鬆,但這並不能解決眼神交流的缺失問題。隨著我們將參會者帶入3D空間,這種情況將發生改變。包括Meta和微軟在內的許多公司最近都公布了他們對「元宇宙」的願景,這是一個既能複製又能增強我們的物理現實的數字世界。(「元宇宙」這個詞是我最喜歡的現代科幻小說作家之一尼爾·斯蒂芬森在1992年創造的。)
這個想法是,你將使用一個3D的化身(你自己的數字代表)在一個虛擬的空間里與人們見面,這種感覺就像在現實生活中一樣,通常被稱為「臨場感」,很多科技公司在新冠肺炎大流行前就一直在努力捕捉並打造它。如果做得好,「臨場感」不僅可以複製面對面會議的體驗,還可以增強這種體驗。
可以想像一下,一家汽車公司的工程師們居住在三個不同的大陸,在一場會議上,他們拆開了一輛新車的3D引擎模型,討論細節進行改進。
這種類型的會議可以通過增強現實(AR,即在物理環境上疊加一個數字層)或虛擬現實(VR,即你進入一個完全沉浸的世界)來完成。
這種變化不會馬上發生,因為大多數人還沒能擁有能夠實現捕捉的工具,這與視頻會議的方式形成對比,因為許多人已經擁有帶攝像頭的電腦或手機。現在,你可以使用虛擬現實的護目鏡和手套來控制你的化身,但更精密便捷的工具(如輕型眼鏡和隱形眼鏡)將在未來幾年出現。
計算機視覺、顯示技術、音頻和感測器的改進將以極短的延遲捕獲你的面部表情、視線和身體語言。回憶一下,在激烈的視頻會議討論中,你是否曾試圖提出一個想法,而當你無法看到人們在即將結束一個想法時的身體語言變化,這變得相當困難。
元宇宙的一個關鍵特徵是空間音頻的使用,它使說話的聲音聽起來就像真正來自說話的人的方向。
真正的臨場感意味著技術能夠捕捉到與某人共處一室時的感覺,而不僅僅是外表的形態。
2021年秋,我戴上了耳機,參加了一次元宇宙會議。聽到人們的聲音似乎隨著他們的移動而移動,這很神奇。在元宇宙會議上,你不會感到會議的聲音來自電腦的揚聲器,而是彷彿親臨現場。
我們正在走向一個未來,我們都將利用更多的時間生活在數字空間中。元宇宙現在看起來像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它將逐漸成為我們物質世界的延伸。
當然,存在一些龐大的經濟實體的工作場所不會有那麼大的變化,或者可能會以不同於我在這裡描述的方式轉變。如果你是空中乘務員,你的工作可能在最近幾年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不是因為數字化的進程;如果你是餐廳的服務員,你的顧客現在可能會使用二維碼掃描獲取菜單來決定他們想要什麼,並直接通過手機下單;如果你在工廠工作,技術早在大流行之前就已經改變了你的工作。
誠然,數字化最終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改變我們的生活。
回想一下,2020年以來,你評估自己健康狀況的方式可能發生了哪些變化。在過去幾年中,你是否在線上向醫生問診?在新冠肺炎大流行前,你是否曾做過線上健康預約?而在大流行期間,使用遠程醫療服務的人數甚至增加了38倍。

在疾病暴發期間,遠程醫療的好處顯而易見。以前對線上預約持消極態度的人一時間看到了這一方式的實際好處。如果你感覺不舒服,在家裡進行預約要安全得多,因為你不必擔心會傳染給別人或自己被傳染。 一旦嘗試過遠程醫療,你就會發現其好處遠遠超出了保護你免受感染的範圍。對很多人來說,尋醫看病可能會耗費許多時間,因為你必須請假或找人照看你的孩子,前往醫院,坐在候診室,等待預約檢查,然後離開醫院,通勤上班或回家。對某些類型的檢查來說,這可能是值得的,但對許多非必要的檢查來說就顯得過於煩瑣,尤其是行為健康檢查。隨著新工具的出現,某些科室的醫生看病也可能變得更加靈活。現在,做年度體檢,你可能需要去醫生的診室檢查你的生命體征和抽血,但如果你在家裡有一個私人的、安全的設備,你的醫生可以遠程監控你的血壓,那會怎麼樣呢?
不久的將來,你的醫生可能會在你的許可下查看從智能手錶上收集到的數據,從而了解你的睡眠狀況,以及你的動態心率和靜態心率有何異常。不用去醫院診室抽血,你可以在附近一個方便的地方(也許是你樓下的藥店)進行血液檢測,結果會直接傳送給你的醫生。即使你搬到另一個州,你仍然可以向你多年來信任的主治醫生問診。
在未來,這些可能會成為現實。
END
作者:比爾·蓋茨
編輯:蘇楓
審校:龔紫陌
視覺:龍昊
關注「科學強國」是你今天做出的最棒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