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每月五千多的韋思浩,為何拾荒21年?去世後遺物揭開真相

2021年09月19日19:09:05 資訊 1804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影視劇中,濟公是個外表邋遢,其實金玉其內的人。

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一個人,穿著污漬斑斑的衣服,腳踩一雙被泥污染黑的白色運動鞋,佝僂的肩上挑著一根竹竿,竹竿上掛著的塑料袋裡隱約能看見揀來的瓶瓶罐罐,走起路來,發出「叮叮噹噹」的碰撞聲。

退休金每月五千多的韋思浩,為何拾荒21年?去世後遺物揭開真相 - 天天要聞

這位看上去髒兮兮的拾荒者,雖然活得遠沒有神話故事裡濟公那般輕鬆愜意,卻也同樣是位品性高潔之人。

他就是聞名全國的杭州拾荒老人韋思浩。

他因一張在圖書館洗手的照片被人所熟知,更因死後留下的遺物讓人肅然起敬。

很多人沒有想到,看似活得卑微的韋思浩老人,卻有著令人高山仰止般的一生。

退休金每月五千多的韋思浩,為何拾荒21年?去世後遺物揭開真相 - 天天要聞

韋思浩的前半生跟普通知識分子一樣,讀書、做學問,並以此為樂。

他1958年畢業於浙江師院中文系,之後在杭州市朝陽中學等幾個學校任教,是數學、語文、物理、化學等各科都能帶的全科老師。

退休金每月五千多的韋思浩,為何拾荒21年?去世後遺物揭開真相 - 天天要聞

他平時酷愛讀書,只要抱起書本,便能立即沉浸進去,一副「外界與我無關」的樣子。

據他的女兒回憶,家裡的藏書都堆到了屋頂,只可惜每次搬家,都會損失一些,每到這時,韋思浩便心痛不已。

由於文學素養深厚,在上世紀80年代,他還被選中到杭大編寫組,參與《漢語大詞典》的編寫工作。

博學多識,緣於他的學習能力,除了愛讀書,他還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

58歲快退休時,他還考取了浙江大學外貿經濟專科教育的畢業證書,60歲還去參加了會計和醫療培訓。

韋思浩的日子如果就這麼過下去,應該會很安逸、平和,然而,在退休後,他卻換了種另人瞠目結舌的活法。

退休金每月五千多的韋思浩,為何拾荒21年?去世後遺物揭開真相 - 天天要聞

有人說:「人生的下半場最怕失去。」韋思浩卻在晚年時拋下一切,當起了拾荒者,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十幾年。

身份、地位、舒適的生活、世人的眼光,他全然不要,唯一沒丟的,便是嗜書的習慣。

2014年深秋,他像往常一樣來到杭州圖書館,把拾荒的袋子放在門口,先進去仔仔細細地洗手,捲起袖子,用乾淨的裡衣包裹住袖口,然後才開始安安靜靜地看書。

這一系列「繁瑣」的動作,是老人看書的前奏,他說:「千萬不能把書弄花了。」

退休金每月五千多的韋思浩,為何拾荒21年?去世後遺物揭開真相 - 天天要聞

老人認真洗手的一幕被記者拍下來發到網上後,引起無數人關注。

人們感動於拾荒老人在生存的「苟且」中,仍不忘精神世界的追求,更為他惜書、愛書的舉動折服。

不過,人們只知道他是個生活拮据,酷愛讀書的退休教師,至於他之前在哪裡任教、有過什麼經歷,一無所知,他也從不對人提及。

退休金每月五千多的韋思浩,為何拾荒21年?去世後遺物揭開真相 - 天天要聞

對於杭州圖書館來說,他是來館裡的眾多拾荒者中,最特殊的一個。

提到韋思浩,圖書館的人這樣說:「他絕不是看熱鬧。要不然一樓的報刊雜誌足夠多,沒必要跑到專題文獻區來。」

他從不看內容淺顯的書刊,而是愛讀一些時政類書籍,三樓的專題文獻區是他最常去的地方。

十多年來,每周總有幾個下午,他會來圖書館,洗乾淨手後,安靜地坐下來讀書看報。

退休金每月五千多的韋思浩,為何拾荒21年?去世後遺物揭開真相 - 天天要聞

由於視力不好,他會將書本捧到眼睛跟前看,聚精會神的樣子,如雕塑一般。

由於年紀大,腿腳不靈便,有一次來圖書館途中,他重重摔倒在花崗岩上,當時天黑,加上視力不好,他並沒在意小腿的巨痛,照常進圖書館讀書。

直到一位好心的女士看到他滿腿是血,將他送去醫院,這才發現,左小腿摔破的傷口有10厘米長。

韋思浩怕花錢,只是簡單處理了一下,便離開了醫院。回到書店查閱書籍,自行買來繃帶和藥品處理傷口。

過了兩個月,他的腿傷才基本痊癒。

在此期間,他仍跟往常一般,時時走進圖書館享受他的幸福時光。

「出名」後,面對記者的採訪,他只是淡淡地說:「人老了,大腦要萎縮,要不斷充電,不斷得到精神支撐才行。」

退休金每月五千多的韋思浩,為何拾荒21年?去世後遺物揭開真相 - 天天要聞

有的人,一直在追求物質的積累,有的人,則更看重精神世界的富足。韋思浩老人便是後一種。

他看書的表情安靜祥和,沉浸在書中,彷彿外界的紛擾全都消失了。

而當閉館的音樂聲響起,他便放下書,挑起口袋,又變成拾荒者,走街串巷揀垃圾賣錢。

如果說,此前人們只是感動於老人在貧寒中,仍不忘充實自我,豐富精神世界。那麼,一年後的一場意外,則讓人們刷新了對老人的認知。

2015年11月中旬的一個雨夜,77歲的韋思浩老人像往常一樣,用竹竿挑著拾荒的口袋,走在馬路上。不料過斑馬線時,突然被一輛計程車撞上。在醫院搶救20多天後,老人不幸逝世。

退休金每月五千多的韋思浩,為何拾荒21年?去世後遺物揭開真相 - 天天要聞

之前,韋思浩的女兒們對父親撿垃圾的事一無所知,更不知道他就是杭州圖書館讀書的拾荒者之一。

直到老人去世,她們才知道真相,更是在整理父親遺物時,揭開了他身上隱藏的另一個大秘密。

退休金每月五千多的韋思浩,為何拾荒21年?去世後遺物揭開真相 - 天天要聞

韋思浩的遺物少得可憐,他生前住在杭州單位分的毛坯房裡,除了一張木板床和一個放滿書的簡易書櫃,其他什麼傢具都沒有,家徒四壁。

有限的東西中,一個不起眼的鐵盒子引起了家人的注意,裡面裝滿了票據、證書和信件。

這裡面有希望工程結對救助卡、扶貧公益助學金證書……厚厚的一沓信件,都是一些學生寫給「魏丁兆爺爺」的感謝信,還有人向他彙報學習成績。

退休金每月五千多的韋思浩,為何拾荒21年?去世後遺物揭開真相 - 天天要聞

時間跨度從1994年起,到老人去世前不久,金額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救助範圍從浙江到黑龍江,各地學生都有。

原來,韋思浩老人一直用「魏丁兆」這個化名來資助寒門學子,已近20年。

即使是在工資不高的九幾年,他還經常拿出幾百元錢捐助學生。

退休前韋思浩是中學一級教師,工資有5600多,足可以過舒適安逸的生活。他卻省吃儉用,把錢全做了公益,用到了扶貧助學上。

他的二女兒說:「父親為人低調,從來沒給我們提過這些。」

在此之前,她和其他兩個姐妹還對父親有誤解,認為他古怪、倔強,不通情理。

姐妹三人都在外地,多次勸父親搬過去同住,但他始終不肯。

退休金每月五千多的韋思浩,為何拾荒21年?去世後遺物揭開真相 - 天天要聞

當年父親分了房子,女兒們提出給裝修一下,結果父親說太浪費了,堅決不同意。

女兒們特別不理解的是,父親明明錢足夠用,卻不捨得花一分錢。

甚至嫌費電話費,他從來不用手機。

女兒們每次從外地來杭州看他,聯繫不上,只好在小區門外苦等。她們為此頗有怨言,可也沒有辦法。

然而,韋思浩留下的這個鐵盒,讓女兒們潸然淚下,突然明白了父親為什麼非要過這般清苦的生活。

退休金每月五千多的韋思浩,為何拾荒21年?去世後遺物揭開真相 - 天天要聞

更讓她們感到震驚的是,在遺物中,還發現父親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填好的遺體捐獻登記表,本人意願一欄這樣寫道:「身後捐獻遺體及所有器官,骨灰撒江河。」

生前把所有財產用於助學,死後還要將器官貢獻出去,韋思浩似乎要將自己整個人生獻給公益,什麼都不留下。

退休金每月五千多的韋思浩,為何拾荒21年?去世後遺物揭開真相 - 天天要聞

韋思浩的事傳開後,他隱藏了半生的「秘密」,也讓世人震驚。

有人說:「今日,韋思浩老人讓我涕淚俱下。」

人們感動於,他把全部積蓄都用於助學,用一雙手,奮力托舉起無數寒門學子的求學之路。

退休金每月五千多的韋思浩,為何拾荒21年?去世後遺物揭開真相 - 天天要聞

而自己則靠撿垃圾維持生計,享受生活唯一的方式,僅僅是沉浸在書籍中的片刻安寧。

做一件善事容易,難的是一做近二十年。有餘力幫助別人容易,難的是拼盡所有為他人付出。

他退休前所在夏衍中學的老師說:「他在退休後就找過校領導,希望在學校設一個獎學金,資助有需要的學生,但是沒有實現。我們當時以為,他只不過是說說而已……」

他並沒有只是說說,哪怕生活困頓、遭人白眼,也不改初心。

這樣的決心和堅持,令人忘塵莫及。

為了紀念這位心中有大愛的老人,很多人在全網眾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主持提出設計,為他建了座雕像,豎立在了杭州圖書館裡。

退休金每月五千多的韋思浩,為何拾荒21年?去世後遺物揭開真相 - 天天要聞

韋思浩老人終於以另一種方式,留在了他最愛的地方。

雕塑是他聚精會神看書的樣子。像是默默告訴人們,要永遠有一顆求知的心,又像是傳遞一種高潔的品質,令人反思生命的意義。

網上有這樣一句話:「學識不如知識,知識不如做事,做事不如做人。」

韋思浩老人,以一身舊衣,一根竹竿的拾荒者形象離開人世,卻將古人「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潔凈,留給了所有人。

讀懂了他,也便讀懂了什麼是高貴的人生。


參考資料:

人民日報

新華社

中國文明網

光明日報

央視新聞

杭州新聞


本文作者:青草

責任編輯:藍橙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