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一直是貶義詞,厚積薄發是褒義詞,我覺得有失標準,還是要與時俱進,因時而異。
我們熟悉的竹子定律,講竹子前四五年每年只能長了幾厘米,而從第五年開始能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生長,僅用了六周的時間就長了15米。
如果說竹子厚積薄發,但第五年是不是有點急功近利了呢,長得太快以致是空心的。但也正因為它的空心,又特有了韌性。
老子說:「大器晚成」。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我們不能因為一個「江郎才盡」,而忘記了相仿年齡的還有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駱賓王詠鵝。
在北京大學的一次講座上,一位同學向講演的著名律師請教問題,問他怎麼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律師。
那位律師回答道:「咱們先別急著討論這個問題,讓我先給你講一個故事。我上大學時有兩個很好的朋友,一個畢業以後就去了律師事務所工作,而另外一個則選擇繼續學習深造。他們畢業的時候,才23歲。轉眼10年過去了,那個參加工作的同學已經成了鼎鼎有名的大律師,而繼續深造的另一個同學也結束了學習生涯,跨入了律師的行業。到他們都是35歲的時候,這位33歲才成為律師的同學已經和做了12年律師的另一位同學做得一樣好,一樣有名,可是到了43歲,也就是他們畢業後的20年,後者由於10年前深造積累的知識不斷地派上用場,生意越做越大;而前者卻受到自己的知識所限,駐足不前,跟不上時代的潮流而日漸沉寂下來。現在不用我說,你們都知道如何做一個優秀的律師了吧?」
在這個案例中早工作畢業的律師算不上急功近利,他之所以被後來的同學趕超上,只能說他在工作崗位上不求上進沒有持續學習。
有時候我們需要「急功近利」來鼓舞團隊士氣,增加個人與團隊的信心。
比如上面的案例大家畢業了都再去深造,那社會上律師需求是不是會出現很大的缺口,邊工作邊熟悉業務,邊工作邊鑽研技能,一樣可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經過努力一樣可以成為行業的優秀者。早成為知名大律師沒有錯,錯在不能堅持自己的業務優秀,讓自己持續成為知名的大律師,結果是「江郎才盡」,如果持續努力就會成為孔融、司馬光、駱賓王。
在社會的快速發展中,時代淘汰你連招呼都不打一聲。
有時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速度不夠快。
急功近利夠快但不能持續,厚積薄發夠持續但不夠快。
有則故事說,
一個地主給了窮人兩兄弟各一袋麥子,老大留了一部分種子,老二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小麥全部磨成面,做成饅頭吃掉。
第二年老大就豐收了糧食,有了庫存,而老二還是一無所有。
老二也想把日子慢慢變好,只不過在饅頭的引誘下,失去了耐性。
老大有了儲備糧食,倉庫里的東西會越來越多,生活好轉的機會就越大,也才可能生活得更好。
成功的路是那樣的遙遠與艱辛,路邊倒斃的每一具屍體都曾是一個在起點上充滿信心、躍躍欲試的活生生的年輕人,對路的盡頭有著無限的憧憬。口袋裡的饅頭固然可以令他們在啟程以後跑得飛快,不過吃了眼前的,恐怕就沒有下一頓了。饅頭中的卡路里終究有一天會消耗殆盡,沒有播種我們就沒有支持;沒有糧食的保證,我們將過早地凋謝。
時代在變,也許我們不用留有麥種進行播種,深加工做成麵包去賣或者在網上去賣,然後換種植別的農作物,網上不是也有回形針換別墅的故事嗎。
但這有著時效性,別等到黃花菜都涼了!
本文由「隨庸記」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點贊也是一種鼓勵!留言也是一種交流!謝謝!
免責聲明:圖片內容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