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文
著名學者胡適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你看一個國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們怎樣待小孩子;第二看他們怎樣待女人;第三看他們怎樣利用閑暇的時間。 」
這番話的確引人思考。我曾經就第三點「人們怎樣利用閑暇的時間」進行過鄉村調查。
在「您所居住的地區,群眾主要的娛樂活動是什麼」多選題當中,290名調查對象,有261人選擇「廣場舞」,149人選擇「玩牌打麻將」。這兩種方式已經成為娛樂方式的主流,尤其是玩牌打麻將之風令人擔憂。
據不少村幹部坦言,在他們轄區,開的最多的娛樂場所就是麻將館或茶館,一般都在10家左右,大小不等。打麻將之風的泛濫,給社會風氣和文明進步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對於社會和諧穩定是個很大的威脅。
經濟社會要向前發展,共同富裕要大步前行。沒有好的社會風氣,尤其是缺乏讀書的良好氛圍,科技創新、文明進步,就難以真正實現。
在一些中小城市,有年輕大學生想找一些讀書的去處,既要安靜,又要有氛圍。圖書館當然是理想之去處,可惜這樣的地方太少,時間也沒有太長的保證,有的地方條件還比較落後,並不一定滿足大家的期待。
至於書店已經出現老化了。一方面數量比較少,運營、布局並不十分合理,也難以適應年輕人的多樣化需求;一方面風格老化,缺乏讀書的氛圍,只是一個純粹買書的地方;還有一方面就是圖書大多以考試、輔導資料為主。
一者,關於新華書店,作為國有書店,過去可以說是遍布城鄉,是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既可以買書,也可以看書,而且書本都是十分新鮮的、豐富的。
從歷史來講,1937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成立新華書店,歷史十分悠久,對於文化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直以來倍受年輕人的青睞,可以說是人人皆知。
可是今天,新華書店的網點大大減少了,書本更新太慢了,營業的時間也少了,可以看書的功能太弱了。
或許開一些門市一樣的書店是賺不了多少錢,但是對於社會效益,以及城鄉的文明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不是學校的課本、資料還是新華書店發行的,估計人們已經快忘記有個新華書店了。
二者,關於社區書屋、農家書屋,本身也是個好地方。但是重建輕管、輕運營是個大問題。書本不能及時更新,開放時間不太便民,運營方式比較落後,缺乏好的讀書氛圍。有的純粹就是為了迎檢需要,而沒有想過怎麼真正為居民所實用。
近日,有網友建議,希望能夠多開一些圖書館及書店,並且延長營業時間。讓孩子放學、上班族下班、退休老人、居家主婦等,有更多可以讀書、看書的地方。
我以為,這個建議值得考慮。關於書店方面,應該要有一些新的思路。比如可以由新華書店來多盡一些社會責任,畢竟是國有企業,能不能在每個城鄉社區開一家新華書店,充分整合現有社區、農家書屋資源,不求規模大小,關鍵在於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圖書要能夠及時更新,這應該是新華書店的優勢,沒有及時更新的圖書,是不能吸引讀者的;二是注重讀書的體驗與氛圍,就是要改變現有書店書屋的傳統方式,滿足年輕人的多樣化需求,至少營業時間和經營範圍要有創新;三是注重城鄉文明氛圍的營造,一個地方的文明與發展,至少要有更多的書店來支撐,而不是靠遍地的餐館、茶館、麻將館來支撐的,也不能只是靠手機、網路來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