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本季湖人冠軍中鋒賈維·麥基提到了姚明,說是生涯最難防的球員。
「7尺6,能投三分,能扣籃……新秀賽季時,我碰到他……我像個廢物,怎麼防都沒用。」
麥基說的這場,我看了看,應該是2008年11月21日之戰。
那天新秀中鋒麥基,打得其實不錯:20分鐘里,8分4籃板2封蓋。
為啥只有20分鐘?
因為他被姚明迅速打到5個犯規。
姚明那天9個投籃9個罰球,18分5籃板3封蓋。
數據看著不顯,但……看場面吧。
第四節剩8分鐘,奇才85比76領先。姚明、麥蒂、阿爾斯通歸來。
奇才收縮對付姚,蘭德里和麥蒂乘機連得9分,85平。
奇才又領先到87比85,,此時麥基進場,替下大詩人伊堂·托馬斯。奇才想試圖不夾擊姚明了,麥基單扛試試看。
然後就是下面這個球。
糊了點,但我找不到更清晰的視頻做gif了。
姚左腰要位,拿球,轉身,咣當扣籃。
後面麥基又推又扛,姚當他是空氣。奇才三人收縮夾擊,只是慢了一步,就被姚明這麼平推了。
87平,然後奇才的心理垮了。
之後火箭一波18比6收掉比賽,逆轉取勝。
第四節姚歸來之後這半節,火箭射進6個三分球,外加姚兩個籃下得分;奇才那邊只再投進了兩個中投,幾乎所有投籃都是禁區外。
進攻端,奇才必須收縮夾擊姚明,不然就是這樣,拿球進去直接扣。
力量擋不住,節奏跟不上,完全沒辦法。
防守端,奇才根本就沒法進禁區。
所以咯,雖然姚全場只得了18分,但麥基的感覺是最實在的:
根本擋不住,自己是廢物。
也不怪麥基。
這天姚明打完麥基後,第二天,背靠背打比賽,姚明在奧蘭多31分鐘里22分13籃板,按住了巔峰期德懷特·霍華德:打得德懷特27分鐘里13分9籃板4犯規。
意思是:
今年冠軍湖人的兩個中鋒,連續兩天,被姚明按著打。
——題外話,又兩天後,邁阿密,姚明28分12籃板,同時那年得分王巔峰韋德23投7中:進禁區就不舒服。
所以那幾天,是姚明來回踩踏東南區。
之所以麥基說,自那以來沒碰過更難防的,也因為那年鯊魚已經37歲,不太行了;與此同時,那也是姚明最後一個健康賽季。
自那以來,沒有這麼硬橋硬馬硬上的頂尖中鋒了。
那之後的優秀中鋒們:
諾阿和小加索爾都是策應型,小喬丹靠防守和吃餅都能混進年度一陣。
恩比德算會背身了,但遇到小加索爾和霍福德的卡位就犯暈;約基奇更多打高位策應,也不會從頭到尾坐著一路碾進去。
考辛斯巔峰期也是以花樣多而非效率高見稱。戴維斯和唐斯,那也是面筐多過背身。
像姚這樣,就坐在禁區里,讓對手絕望的類型,也沒了。
之前聊到過,防不防得住一個人,與他實際上的數據,不一定成正比。
比如張伯倫1959年初戰拉塞爾那場得了38分,但媒體都覺得他被防住了:
因為單挑拉塞爾他只中了四球,其他都是靠補進、罰球和前場籃板得手的。
巔峰鯊魚與巔峰姚明,都是那種:對手是否嚴陣以待,他不在乎;拿個球單挑,就能直接讓你沒脾氣,逼迫對方改變防守節奏。更有甚者,他在場能直接改變你看待禁區的眼光。
打籃球的話,禁區里有沒有這麼個傢伙,存在感是不同的。
籃球里有個說法,所謂set the tone,奠定基調。
一個巨人在場,就是能開場奠定基調,「我們的禁區你甭想,你們的禁區我都要」。有沒有這份心理優勢,打球狀態是兩樣的。
這也是為什麼,哪怕金州勇士再小快靈的時候,總要派個也許會拖累進攻的中鋒(博古特、帕楚利亞)站首發的緣故。
這也是為什麼去年猛龍派伊巴卡站5號位時小球陣更流暢,但總得讓小加索爾坐鎮首發的緣故。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今年湖人打小球陣進攻更好,但開場總要派個純中鋒(麥基、德懷特)站禁區的緣故。
這也是為什麼肯特里克·帕金斯進攻端沒啥作為,但從凱爾特人到雷霆,都給他個首發位置的緣故。
今年東部決賽最佳球員是阿德巴約,而西部決賽兩隊擁有約基奇和戴維斯這兩個聯盟最佳長人。
雖然NBA為了商業化,十五年來的各種規則,都在竭力淡化巨人的影響力,但曾經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了解真正的巨人,意義何等重大。
那很難從賽後數據讀出來,只有麥基這種當事人,才能記住那種被真正巨人支配的恐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