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春光乍泄》:未曾被忘記的黎耀輝和何寶榮


第一次看王家衛的《春光乍泄》是在高中,那時候還在研習電影理論,導演與電影的關係,攝影與鏡頭表達,色彩與人物之間的作用等等,為了應付應試教育苦學的時光,反而還有些懷念。

再重溫《春光乍泄》的時候,心思反而多了些,不再說這裡的光昏暗烘託了人物的什麼心理,不再是故事和戲劇性,而是這個故事裡的人是鮮活而有意義。


這部電影能夠被奉為文藝愛情片的傳世經典,絕不是毫無道理的。


01


如果你去仔細看的時候,你會發現這部電影的主角們借用的是當時的攝影助理的名字,劇中的黎耀輝把何寶榮的護照藏起來的鏡頭,取材於導演怕劇組人員因無法適應環境(水土不服)而偷跑回香港沒收了他們的護照。


很多人說這部劇吸引人的兩個方面,一是王家衛,二是同性戀。



在20世紀末,這樣大膽的題材在中國是不被允許的,或者不太被大眾接納的。


但在王家衛的手上,他造就了一個經典。


張國榮把何寶榮這個不討巧的角色拿捏得非常准,表演也很細膩,王家衛把故事講得非常真實,人物的困惑、痛苦、依戀、遺憾統統藏在僅有不多的台詞里和肢體動作上,代入感十分強。



唯美的王家衛把這部電影拍成了一首詩,這裡面有對生活美好的嚮往,有對伴侶共守一生的期許,有暖意洋洋的纏綿,當然也會有被生活所困的窘境和對愛情里無法相守的遺憾。


這人世間的愛情一開始都是在上路時很甜美,中途在路上不斷遭遇風雪,後來能留下來的愛情,都變成了珍品。


而黎耀輝和何寶榮的愛情成了遺憾。


02


明明是相愛的兩個人走到一起,卻沒辦法共度餘生的遺憾,不就是現在大多數人不相信也不願意開啟愛情長途跋涉旅途的重要原因嗎?


如果沒有開始,一切關於愛情的幻想都是美妙的。



就像劇中何寶榮從地攤上買下的那箇舊檯燈在最後出現的畫面有兩個人面對著伊瓜蘇大瀑布。


從舊檯燈上只能看到瀑布,到有兩個人去看瀑布。


轉念一想,這不就是他們倆開始的目的嗎?


只是當他們因迷路停留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生活之後,好像忘卻了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出發。


如膠似漆轉化成了生活里的雞零狗碎,好的時候可以說一句「從頭來過」,也可以在狹小的出租房內擁抱著跳一支舞,還可以坐在一塊吃一頓自己做的晚餐,後來,在收拾好的居住房裡,剩下修好的舊檯燈,褪色的紅毯,和再也等不到的人。



當黎耀輝一個人站在伊瓜蘇大瀑布下,瀑布落下時濺起的水灑在他身上時,他看起來落寞的身影是悲傷還是釋懷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這次要一個人從頭來過。


人生匆匆,所有遺憾皆為過往。


向前看,生活有很多曙光。


03


看過很多愛情小說,也看過很多愛情故事,也仔細品味過很多同題材的影視劇,無論性別如何,結局如何,當我們把一切期許揉碎放進彼此的生活里,都始終帶著黎耀輝和何寶榮的影子,有人包容,有人囂張,有人乖張,有人跋扈。


聚合離散,總歸是生活的一部分。


世界的盡頭不是伊瓜蘇大瀑布,是回到世界另一頭的重新開始。


一切未完待續。



/End.

/圖片丨《春光乍泄》劇照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作者:陳晨,表達即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