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2021年09月09日18:22:06 電影 1778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電影《神父同志Priest》(1994)加拿大DVD版封套

當資本涉足這一個不曾被看好的題材類型時,誰也想不到同志題材在不到十幾年的時間了,發展成了一個極具規模的類型片,且在不同國度里,衍生出了相關的看片族群和腐女陣營。

目前的題材不僅同質化嚴重,而且基本都是家長里短,但凡有些深刻的,未必是目前群落喜歡眼見的,他們還是喜歡比較低些的標配,活在一個靠顏值征服的畫面里,少女心活脫脫的在熒幕外肆意蔓延。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左起:電影《愈快樂愈墮落》(1998)、《美好事物》(1996)、《愛是生死相許》(1990)局部海報

其實在20世紀整個90年代,有太多有深度的這類的題材如雨後春筍冒出,如《愛是生死相許Longtime Companion》(1990)、《玻璃情人Carrington》(1995)、《美好事物Beautiful Thing》(1996)、《新郎向後跑In & Out》(1997)、《眾神與野獸Gods and Monsters》(1998)、《愈快樂愈墮落》(1998)等。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電影《神父同志》(1994)在豆瓣上的評分

而下面要介紹的《神父同志Priest》(1994),則是一部由英國女導演安東尼婭·博德Antonia Bird執導,萊納斯·羅徹Linus Roache等主演的同志劇情影片。它是由英國廣播公司(BBC)資助拍攝,屬中小型規模製作。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萊納斯·羅徹在電影《神父同志》(1994)中的影像

把神職人員與同志聯繫在一起,20世紀80年代就有佩德羅·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黑暗的習慣/修女夜難熬Entre tinieblas》(1983),但那是把什麼都不當一回事,極為顛覆性的影片。

而《神父同志》不僅備受爭議地把同志與神父相結合,而且把基督教義中仁慈博愛精神與同志相結合,把基督教原罪精神與同志的社會異類狀態相結合,探討過程也極為認真樸實。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左起:萊納斯·羅徹、湯姆·威爾金森、凱西·泰森在電影《神父同志》(1994)片場對劇本

這是一部奇特而具有啟發意義的影片,時而輕鬆詼諧,時而尖銳深刻,它被列為20世紀90年代十大同志影片壓卷之作實屬理所應當。

格雷格·皮爾金頓(萊納斯·羅徹 飾演)是一位年輕英俊充滿活力的神職人員,他滿懷拯救社會中人們心靈的神聖職責,來到一個環境混亂、人心散漫的典型的英國工業小城鎮。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湯姆·威爾金森在電影《神父同志》(1994)中的影像

無意中發現年長的神父同志馬修(湯姆·威爾金森Tom Wilkinson 飾演)不但行事離經叛道,而且還與黑人女管家(凱西·泰森Cathy Tyson 飾演)同居,為此十分不齒。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凱西·泰森在電影《神父同志》(1994)中的影像

這個混亂的小鎮居民素質低落,教化困難,心煩意亂的格雷格·皮爾金頓只能白天從事宗教活動,而夜晚,他會換上平民服裝,進出同志酒吧聚集的地方,消磨時光,借酒消愁。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羅伯特·卡萊爾在電影《神父同志》(1994)中的影像

這天,格雷格·皮爾金頓與一男子格雷漢姆(羅伯特·卡萊爾Robert Carlyle 飾演)相識,一夜激情過後,格雷格·皮爾金頓對他仍滿是眷戀,卻又無法面對。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克里斯汀·特里馬科在電影《神父同志》(1994)中的影像

格雷格·皮爾金頓神父在一次告解中發現少女麗莎(克里斯汀·特里馬科Christine Tremarco 飾演)被生父(羅伯特·普格Robert Pugh 飾演)性侵犯,但礙於教規不能泄露告解內容而無法將此事公諸於世,因而良心備受煎熬。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羅伯特·普格在電影《神父同志》(1994)中的影像

一方面,他想拯救這個弱小的女孩;另一方面,按照教律教規,他又不能泄露女孩父親的任何秘密。他就在拯救的行動和教規的束縛之間苦苦掙扎,這是一個善良的人面對殘酷的教條之際發出的痛苦呼喊。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萊斯利·夏普在電影《神父同志》(1994)中的影像

後來麗莎的母親(萊斯利·夏普Lesley Sharp 飾演)無意發現了這個事實,但是母女兩人都未能原諒他。

直到他苦苦的祈禱和申訴發生了神奇的感應——他強大的心神意念終於感動了天主,陰差陽錯間使女孩終於得救。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萊納斯·羅徹(中)在電影《神父同志》(1994)中的影像

不久,在與格雷漢姆約會時,他倆在車內接吻被巡警查獲,並發現格雷格·皮爾金頓是神職人員,此事經報紙披露,頓時嘩然......

格雷格·皮爾金頓神父尋死不果後又被調往偏遠教區。就在他被所有人遺棄的時候,馬修神父來到他面前,幫助他重新鼓起勇氣回到原來的教堂。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萊納斯·羅徹(右)和羅伯特·卡萊爾在電影《神父同志》(1994)中的影像

可是當他們一起主持彌散時,在激烈的爭辯聲中憤怒的居民紛紛離去,留下的信徒也沒有人願意去領取格雷格·皮爾金頓神父發的聖體。這時,麗莎走上來,她接過了格雷格·皮爾金頓神父手中的聖體,兩人相擁痛哭……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克里斯汀·特里馬科在電影《神父同志》(1994)中的影像

《神父同志》里一部充斥著男主人公許多內心的掙扎和痛苦的電影,特別是到了最後分領聖餐的時候,同志無罪,上帝也會寬恕的結局,讓有些人未必能接受。

最讓人感動的是格雷格·皮爾金頓和格雷漢姆初次見面後在床上的戲份,有種心靈上的解放,那種壓抑一掃而空,自由的氣息迎面而來,那不是如釋重負的放蕩,而是肉體尋找到家的感覺,是一種渴望穩定的期盼。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在電影《神父同志》(1994)中兩個手在床上緊握的影像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萊納斯·羅徹(左)和羅伯特·卡萊爾在電影《神父同志》(1994)中的影像


這部電影並沒有花較大的篇幅去探究兩位牧師的性取向是如何形成的,而是強行放進另一個情節——即懺悔室是不可侵犯的秘密。

格雷格·皮爾金頓神父在聽到一名年輕女孩麗莎被父親性侵犯的供詞時,竟然不知如何是好。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電影《懺情記》(1953)劇照,蒙哥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

正如導演安東尼婭·博德從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1899-1980)的《懺情記 I Confess》(1953)里學到的那樣——格雷格·皮爾金頓神父無法打破懺悔的封印——為了情節順利的發展,這一規則比性規則更為嚴肅和順理成章。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羅伯特·普格和萊納斯·羅徹在電影《神父同志》(1994)中的影像

同時這一困境也體現在格雷格·皮爾金頓神父在他對耶穌痛苦的獨白中。

後來女孩的父親在懺悔室面對格雷格·皮爾金頓神父,威脅他,並告訴他計劃繼續他的邪惡行為。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萊納斯·羅徹(右)和羅伯特·卡萊爾在電影《神父同志》(1994)中的影像

這部電影顯然沒有意識到的是,這段對話沒有受到神聖封印的保護,因為罪人明確表示,他沒有請求寬恕,不懺悔,並計劃繼續犯罪,只要他能逃脫懲罰。此時,格雷格·皮爾金頓神父應該拿起電話報警。

非常明顯,《神父同志》劇本中未經檢驗的假設是膚淺的,是帶有剝削性的。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萊納斯·羅徹在電影《神父同志》(1994)中的影像

應該來講,這是一部在題材與處理手法極具爭議性的宗教電影。影片以極大的勇氣和誠意來探討宗教和神職人員的相關問題,內容發人深省,而且沒有沉悶地說教。男主角萊納斯·羅徹演出十分投入。

電影中也很清晰的討論了道德的邊界。道德的邊界應該在於尊重和保護人的意志和自由。

而且劇中多個人物的故事都在指出天主教所定立的人為準則經常是違反人性的,亦往往壓抑著人類與生俱來的慾望,特別是教徒的性慾。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電影《神父同志》(1994)劇照,左起:萊納斯·羅徹、保羅·巴伯Paul Barber、羅伯特·卡萊爾

該片的編劇吉米·麥戈文Jimmy McGovern認為:「在《神父同志》最後一幕,我們看到一個認為自己是罪人的神父,一個被罪所毒害的少女。她走到神父面前,赦免了他的罪。這正是最崇高的仁愛與憐憫,也就是聖餐的意義:一個窮途末路的人,滿身鮮血,奄奄一息,赤裸著身被釘在十字架上。這就是人類共通的仁愛與憐憫。」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導演安東尼婭·博德

後來導演安東尼婭·博德在接受採訪時闡述到:「我拍這部電影不是希望令人不愉快,我非常希望引起大家的討論。我拍《神父同志》的意圖就是去揭露宗教的虛偽,揭露一種再難以容忍的情緒,這種情緒不但存在於天主教里,也瀰漫著整個社會。」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萊納斯·羅徹在電影《神父同志》(1994)中的影像

安東尼婭·博德也承認為了保影片在美國發行時能得到R的評級,她不得不剪掉男主演萊納斯·羅徹在《神父同志》里的臀部裸鏡的片斷。

《神父同志》最早是為英國電視台所拍攝的電影,包含激情,衝突,還有不時出現的黑色幽默,呈現出在一個每個人都嚴守『世俗常規』的世界中,人的信念遭到的質疑。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萊納斯·羅徹在電影《神父同志》(1994)中的影像

但當時的電視台認為這類題材不太適合播放,導演安東尼婭·博德最後不得不剪成98分鐘時長的電影,先於1994年9月12日投放到加拿大首映。沒想到引起極大的關注。

編劇吉米·麥戈文和導演安東尼婭·博德想通過《神父同志》告訴觀眾:格雷格·皮爾金頓之所以能成為一位好神父,不僅因為他具有堅定的信念和對人性的體驗,更是由於他心中與慾望的交戰。他真正從自身所受的精神折磨,切身體會到天主教的教義就是救贖。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萊納斯·羅徹在電影《神父同志》(1994)中的影像

男主演萊納斯·羅徹則表示:「這部戲根本沒有譴責或攻擊天主教信仰,《神父同志》真正攻擊的是神跡階級所強加於人的嚴厲教條。」

顯然萊納斯·羅徹在拍完《神父同志》和英國廣播公司戰時電視劇《生死戀歌Seaforth》(1994)之後,萊納斯·羅徹暫離影視圈,在印度度過了18個月,在那裡他發現了精神冥想。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電影《鴿之翼》(1997)宣傳照,左起:艾麗森·艾略特Alison Elliott、萊納斯·羅徹、海倫娜·伯翰·卡特

萊納斯·羅徹承認:「我意識到單是作為一名演員的成功並不能給我帶來真正的快樂。我需要更深入地探索我精神上的一面。」

直到1996年11月他被《鴿之翼The Wings of the Dove》(1997)劇本吸引,同海倫娜·伯翰·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合作,才正式回歸影視界。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電影《神父同志》(1994)劇照,萊納斯·羅徹

現在回看過去,不得不承認20世紀90年代的確是同志電影崛起的十年,也是同志電影由非主流踏入主流電影行列的十年。

如法國的《野獸之夜Les nuits fauves》(1992)也是同志導演西里爾·科拉爾 Cyril Collard用生命寫成的激情樂章;德國的《衣櫃里的男人Der bewegte Mann》(1994)也不是一部准同志影片,但其中異性戀者被誤會成同志,因而產生的喜劇效果,也是頗堪玩味的。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左起:電影《野獸之夜》(1992)和《衣櫃里的男人》(1994)的DVD版封套

不過物極必反,時至今日,當電影行業的解放帶來的未必是一種真正的百花齊放時,當人們看到社會進步的同時,寬容到最後也會走到它的反面,或是成為更隱蔽的一種認同和不認同的對抗,這是一種集體意識的覆蓋,也是人性的真善和非善之間的一種禮節性的互吻禮。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在信仰與情慾衝突下的認「同」 - 天天要聞

電影《神父同志Priest》(1994)英國DVD版封套

電影分類資訊推薦

美術微課視頻怎麼做?教你輕鬆製作動畫視頻 | 萬彩動畫大師 - 天天要聞

美術微課視頻怎麼做?教你輕鬆製作動畫視頻 | 萬彩動畫大師

美術微課視頻怎麼做?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課已經成為教學生動的重要方式之一,就算是美術老師也要開始製作微課,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素養,今天就來教大家怎麼製作一個生動的美術微課視頻。軟體:萬彩動畫大師,能幫助你輕鬆製作出各種精彩的動畫視頻,做動畫就像做PPT一樣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