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博士》出品於美國漫威影業公司,2016年在美國、中國同步上映。其中男主的扮演者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即是《神探夏洛克》中的卷福,但此影片除演員和故事本身外,影片中華麗的特效鏡頭,才是帶給觀眾無限驚喜主角。
每當不知道看什麼,我就打開播放器搜索漫威,尋找看過的、沒看過的內容來刷,《奇異博士》我起碼刷三遍了!
這部影片於2016年上映,那個時候,我只隱約認識一個蜘蛛俠,所以,票房是沒有去貢獻的。但這並不影響我認識博士後,每年一刷的熱情。
其實,博士的故事很簡單,差不多是意外事故加意外結緣,然後一個相信科學的醫生,變成了能操控一手魔法的至尊大法師,哦,還順便拯救了一下世界。
但是,故事簡單,卻並不代表不好看,相反,往往簡單的故事才最好看。那些《奇異博》士中的名場面,古一和卡西利亞斯戰鬥、博士被古一修理、博士將靈體抽出身體和克里斯汀說話、博士和多瑪姆談判……等等、等等的內容,都讓人驚嘆、捧腹。
不過,說起最讓我記憶深刻的片段,卻是古一死前和博士的對話,是「我還沒準備好」,「沒人準備好」。
意外又名猝不及防
博士是一個能被稱為天才的神經外科醫生,開篇便拯救了一個被判死刑的患者。這樣的他,自然該「春風得意馬蹄,一日看盡長安花」,但車禍就是這麼猝不及防。
這場車禍不僅告訴我們,開車要專註前方而不要分心手機,也告訴博士,沒有什麼意外是不可能發生的,譬如一場車禍毀掉雙手。
對於博士而言,失去雙手的能力,完全等同於失去人生。他怎麼能接受失敗?他想盡一切辦法治癒雙手,散盡錢財、遠走他鄉。
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實在是不少。天災人禍來的時候,或有預警、或無徵兆。若是毫無準備,自然接受無能。
國慶長假的時候,我慶幸買到了票,結果,一站又一站補票的人佔滿了車廂,我成功地沒擠上火車。眼看著火車開走,我內心是絕望的。
這是件小事,不過成年人往往都是被一件件小事打敗的。
博士失去雙手能力的時候,他並沒有被打敗,讓他變得暴躁的,讓他對好友克里斯汀惡語相向的是一次次失望。這些失望的堆積讓他從高傲變成敏感。
對於很多人而言,變得敏感就是整件事的結束,是另一種人生的開始。這些人閉上眼睛,任憑日子渾渾噩噩,任憑自己墜入深淵。
博士不是這些人,他變得敏感,但未墜深淵。有時候希望就懸在頭頂,所以不要一直低頭前行。
你不絕望,上天便不吝嗇希望
當博士找到卡瑪泰姬的時候,大概心生懷疑,因為他遇到了太多失望。當博士見到古一後,他驚訝於她訴說的理論,但絕望於她講述的方法。
就像心理學的很多理論難以被接受一樣,常理和不同尋常的碰撞也總是給人帶來驚嚇。所以,博士開始了絕望的哀嚎,之後,他就被古一修理了。
電影里他被丟出門的那一刻有些喜劇感,但如果真的發生在我身上,那我估計會相信這是個悲劇。
也是個人選擇吧,畢竟我被丟出門,灰心絕望,可能會去街上另尋辦法。但博士不是我,他堅定地當了回門神,抓住了希望的尾巴。
佛家講究放下,但很多時候,不放下才可見鐵樹開花。
在卡瑪泰姬的學習並不如意,博士大概就是「你是我見過的最差的學生」。而且,這個「差生」不僅學習不行,還老找借口,諸如「都怪我的手」。
這怎麼能行?古一不能忍,於是古一課堂又開課了:不來點厲害的讓你想想明白,你所求,就會是你的障礙。
多日的技術學習,終是趕不上一瞬的心理徹悟,不過沒有技術準備的心理徹悟,估計會導致博士身死珠穆朗瑪峰、《奇異博士》全劇終。所以,博士大概算是勤奮的「差生」。
前期準備總是很多,但不一定都會有用,不過奇蹟總會在某一刻、某一點突然發生。要知道,實現量變需要的時間很久,但量變到質變往往只需一瞬。
你要相信,你所有的不放棄,上天都會給你回答。只是它偶爾很忙,回答稍遲。
意外不是「準備」缺席的借口
當人在低谷的時候,就容易放任自己粗糙。而人開始好好收拾自己,往往就意味著他要爬起來了。博士就是這樣,剃了個鬍子,好好收拾一番後,他開始了飛速進步的日常!
但,天才的通病往往就是太聰明、太好奇,且太容易知道得過多。所以,當博士再次在學習魔法上變成天才後,拯救世界的重任就悄然往他的肩頭落去。
一開始博士是為了治手,他的目標是治好手回歸日常,但所走的道路顯然偏離了既定方向。古一的受傷、死去,更是催化了他那道「拯救世界還是回歸過去」的選擇題。
不得不說,古一是真的帥,但死的真的是猝不及防,大概是劇情需要。或許,進入絕境的人,才有勇氣用所有積蓄買單程票;沒有了古一撐起的天,博士才有了和多瑪姆談判的奇思妙想。
這對博士來說,這大概是一段兵荒馬亂的時光,但疾風過後是山河無恙。這樣的結局,非常完美的詮釋了「阿戈摩托之眼」的重要性!
皮一下很開心,不過還是得正經點。「阿戈摩托之眼」是博士的裝備,而我們現在所有的準備,也會成為我們將來的裝備。
意外總在前仆後繼,沒誰能完全準備好,但誰都該時刻準備著。起碼不要裸奔,畢竟不太文明……
「我是玻璃君,感謝閱讀,歡迎點贊關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