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戰役74師被殲滅後:包圍圈外40萬蔣軍為何不敢與華野決戰?

在47年孟良崮戰役我軍全殲整編第74師以後,天天要找我軍主力決戰的敵人主力,為什麼不敢衝上來進行決戰,或者圍攻在戰線後方的我軍6縱呢?他們不是一直都想壓迫華野進行主力決戰嗎?為啥華野主力出現了,他們反而偃旗息鼓了?

這要從1946年的全面進攻開始說,全面進攻有一個最大的漏洞就是,整個戰線分布在全國,兵力密度很低。結果就是有大量部隊在運動當中被我軍集中兵力全殲。我們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不會為了一座城、一塊地,明知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還要打死扛到底。

主動撤退更是有著極強的戰爭藝術,利用運動戰穿插迂迴去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在總體上敵人有兵力優勢,但是在局部戰鬥,我軍經常保持3倍,4倍兵力,還沒等敵人把主力派過來,我軍就已經吞下這口肉往別處走了。就這樣,在全面進攻階段,敵人佔領了很多城市和交通線,卻損失了大量有生力量,而且佔領的城市越多,兵力就越分散,就越容易被我軍集中兵力吃掉。

因此,這個時候,敵人搞出來了一個重點進攻,就是對人集中主力部隊,重點進攻三個關鍵區域,其中就包括山東。但是,我軍是運動戰,敵人就想集中大兵團與我們進行正面主力決戰,那麼就想出來一個中心開花,四面圍攻的戰略。

當勾子的部隊一定要能打,一般敵人1個軍在我軍優勢兵力圍攻下,只能堅持1-2天。但是經過章縫集之戰敵人發現,如果出動王牌部隊是可以堅持多幾天的,這樣就給了四面包圍上來的敵人時間。

而且,四面包圍上來的敵人都是一個師挨著一個師,一個軍挨著一個軍,不暴露出薄弱環節,要密集前進。敵人在山東出動的60個旅40萬軍隊,進行的中心開花最後慘敗,整編第74師被全殲。

具體就是,整編第74師兩個側翼出現了問題,整編25師僅派出三分之一兵力保障整編74師左翼,導致華野1縱輕鬆將其與整編74師分割開來;整編83師更是躲在整編74師後面看戲,被無縫不鑽的華野插進來足足兩個縱隊。

戰鬥結束以後,敵人在北邊是最北方是整編11師,然後是,整編65師,西面是整編25師,南面是,整編第83師,整編48師,第7軍。這些部隊已經拉開了距離,而且我軍主力多個縱隊已經集團出現,而且手刃整編第74師。現在,隨意撲向哪一個方向,都有實力快速殲滅1個整編師。

現在,各軍第一任務是趕快撤退自保,已經沒有誰願意再貼上去,為什麼主力決戰爭取時間了。而且就算貼上,整編83師,整編65師,這些二流部隊,一個整編師上去又能頂幾天?整編74師才3天。那還打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