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皇族首相東久邇宮稔彥王

東久邇宮稔彥王日本昭和天皇的叔父,陸軍大將,曾任軍事參議官兼航空本部部長、中國派遣軍第2軍司令官、日本本土防衛軍總司令、首相等職。他在54天的首相任期內迅速平穩解除了700萬日本海陸軍的武裝。

東久邇宮稔彥王

東久邇宮稔彥王,1887年12月3日出生於日本東京,久邇官朝彥親王第九子,昭和天皇的叔父,從小便性格頑劣。他的叔叔參謀總長閑院宮載仁親王和三個兄長久邇宮邦彥王梨本宮守正王朝香宮鳩彥王都是大將。後來成為昭和天皇皇后的香淳皇后久彌宮良子女王是他的侄女,他的兒子盛厚王還娶了昭和天皇的長女,這樣他又和昭和成為親家。少年時曾就讀於學習院。1906年11月,被賜予東久邇宮宮號。1908年5月27日,東久邇宮稔彥王同其兄朝香宮鳩彥王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20期步兵科,同年12月25日被授予步兵少尉軍銜,任近衛步兵第3聯隊附。

日本陸軍大學

1914年11月27日,東久邇宮稔彥王與其兄朝香宮鳩彥王畢業於陸軍大學第26期,隨後任步兵第29聯隊中隊長、近衛步兵第3聯隊附。1915年,東久途宮稔彥王與明治天皇之女—聰子內親王結婚,併到參謀本部作戰課任職。1917年10月31日,東久邇宮稔彥王被授予大勛位菊花大綬章,隨後出任步兵第7聯隊大隊長、陸軍士官學校附等職。

東久邇宮稔彥王

1920年,東久邇宮稔彥王以少佐軍銜赴法國留學,1922年7月31日,畢業於法國陸軍大學。在法國期間,東久邇宮稔彥王迷戀上法國的浪漫生活,固執地拒絕問國、不管是聰子王妃或兄長邦彥王、朝香宮鳩彥王來勸,還是宮中、軍中的首腦一次次來請都置之不理,一門心思不想再做皇族和軍人,回國之事一拖再拖。內大臣等宮中首腦,揚言要把他爵籍調降,以資懲戒,正好他本人也得到了天皇不行的消息,拖到大正天皇駕崩後的昭和二年(1927年)一月底回到了國內。

大正天皇

回國後,東久邇宮穩彥王先後任陸軍士官學校附、第1師團司令部附、近衛步兵第3聯隊長。1929年12月10日,東久邇宮稔彥王晉陞陸軍少將,1930年任步兵第5旅團旅團長。

東久邇宮稔彥王和妻子像

九一八事變後,東久邇宮稔彥王寫了一封關於「對滿蒙問題的愚見「的信,信里力陳要「保證佔領東四省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現在的國聯沒什麼好害怕的」,「陸軍以前的方針太老實了」,「幣原(幣原喜重郎,時任外務大臣)不行的話就讓他走人,現在的內閣(第二次若想禮次郎內閣)不行的話就讓它倒台,組個能按軍部的意思解決滿洲事變的內閣就是了」。1932年夏天,東久邇宮稔彥王又說:「我倒是想去滿洲獨立守備隊做司令官。」這充分暴露了東久邇宮稔彥王目無國聯,目無政府,一心侵略中國的野心。

東久邇宮稔彥王

1932年12月7日,東久邇宮稔彥王任參謀本部附。1933年8月1日,晉陞陸軍中將,隨後任第2師團師團長、第4師團師團長、軍事參議官兼航空本部部長等職,在任航空本部部長期間,指揮航空兵上海南京等人口密集城市無差別轟炸,大量軍事和非軍事設施被炸毀,大量中國軍人和平民被炸死炸傷。

日軍行軍

1938年4月30日,東久邇宮稔彥王來到華北接替西尾壽造擔任第2軍司令官,指揮第2軍佔領徐州。協調指揮土肥原賢二的第14師團及其配屬部隊佔領蘭封後繼續向開封進攻。6月5日夜,從西北角攻城。6日,佔領開封。

隨後,日軍決定實施武漢作戰。7月4日,以岡村寧次第11軍為主攻,溯長江西進;以東久邇官稔彥王第2軍為助攻,沿大別山北麓進攻。在攻克平漢鐵路之後,再向南旋轉切入武漢,與南路日軍會師,以對武漢的中國軍隊進行合圍。東久邇官穩彥王率第2集團軍4個師團加1個旅團10多萬人在合肥集結後,兵分兩路進攻大別山;北路第3師團、第10師團自合肥向六安河南光山信陽進擊;南路以第13師團沿安徽霍山至河南商城一線向武漢北面推進。8月米,日軍攻陷六安、霍山。第13師團、第16師團在富金山遭到中國守軍宋希濂馮安邦等的部隊,宋希濂的第71軍阻強敵於富金山下,雙方均損失慘重。日軍的進攻部隊損失過半,死傷近萬。日方報紙報道:「此役由於受到敵主力部隊宋希濓軍頑強抵抗,傷亡甚大,戰況毫無進展。」中國守軍僅第36師就由參戰前的1萬多人,銳減到八九百人,整個部隊被打殘了,但第71軍最終阻遏了日軍侵略的瘋狂勢頭。此次阻擊戰中國守軍「以劣勢裝備,依託有利的地形,粉碎了日軍迅速越過大別山、遷回武漢的戰略企圖,創造了抗戰時期陣地防禦作戰的成功戰例」。日軍不得不調整部署,增加兵力。從9月18日一直打到10月下旬,用了1個多月的時間,日軍第13和16兩個師團才突破了小界嶺中國軍隊防線,穿越了大別山,於10月25日佔領麻城,但此時,中國軍隊已經放棄武漢。

胡宗南

而東久邇宮稔彥王指揮的日軍第3師團、第10師團卻深遠迂迴成功,佔領滿川後,直搗羅山、信陽,向胡宗南部發起進攻。當時胡宗南坐擁3個軍7個師,其第1軍是當時中國裝備最好的部隊,有邱清泉坦克部隊(當時中國唯一的坦克部隊)和彭孟緝的炮兵旅(當時最大的炮兵編製旅),卻被長途奔襲,已經血戰數次的日軍兩個疲憊師團打敗,日軍擊敗胡宗南後佔領信陽。無奈之下,李宗仁電令胡宗南自信陽南撤,據守桐柏山平靖關,阻擊日軍,以掩護鄂東大部隊向西撤退。然而胡宗南不聽命令,竟將全軍7個師迅速向西後撤,退保南陽,以致平漢路正面門戶洞開,日軍乘勢進逼。這致使第五戰區部隊有陷入重圍的危險,最終導致國民政府做出放棄武漢的決定。

日軍佔領武漢行營

1939年1月13日,東久邇宮稔彥王回國任軍事參議官,同年8月1日,晉陞陸軍大將。1941年12月,東久邇宮稔彥王任日本本土防衛軍總司令,位高權重。曾有人提出要讓他擔任首相,但木戶幸一擔心萬一要與英美開戰皇族可能會受責難,推薦了東條英機擔任首相。由於東久邇宮稔彥王到歐美學習過,知道日本與西方的技術差距,因此致力於科技改造。經他努力,1942年在千葉工業大學建立了航空動力系。

1945年8月15日,天皇廣播投降詔書後,鈴木貫太郎內閣因為結束戰爭,「麻煩天皇陛下聖斷」而總體辭職。誰來收拾終戰後的殘局成了問題,讓數百萬迷信日本必勝的軍人乖乖放下武器絕非易事。內務大臣木戶幸一與重臣們商議後認為東久邇宮稔彥王是最合適的人選,他具有皇族身份加上陸軍大將軍銜,能夠控制住當時日本的局勢。東久邇宮稔彥王便成了日本第一位皇族首相,在日本按照慣例皇族是不能出任首相的,只有他是例外。

東久邇宮稔彥王組建的內閣

1945年8月17日,東久邇宮稔彥王就任首相。內閣成立主要成員有:陸軍大臣下村定,海軍大臣米內光政,外務大臣重光葵,近衛以副首相身份任國務大臣,緒方竹虎以國務大臣身份兼任內閣書記官長與情報局總裁,石原莞爾任內閣特別顧問。多數人是對美國強大的實力心懷畏懼因而不贊成與美國作戰的所謂「親美派」,但他們絕不是和平主義者,他們都曾為日本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即侵略亞洲各國而出力頗多,從其思想深處來說都是軍國主義分子。

麥克阿瑟

8月16 日晨,東久邇宮稔彥王內閣還未組成,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就向日本政府發出通告,令其迅速派遣能代表天皇、政府及大本營的代表,前往駐在馬尼拉的盟軍最高統帥司令部,接受履行投降條件所必需的各項要求。由於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不願意接受這項有失臉面的使命,最後只得由參謀次長河邊虎四郎中將出任代表團團長。

盟軍薩瑟蘭參謀長宣讀了第1號總命令,指定:在中國大陸關內、中國台灣和印度支那北部的日軍向蔣介石投降;在中國東北薩哈林庫頁島)南部和朝鮮北部的日軍向蘇軍投降;其餘部隊向英軍或美軍投降。正式投降儀式將於9月初在東京灣的一艘美國軍艦上舉行。日本開列所有部隊和艦隻部署地點和機場、潛艇基地、彈藥庫和地雷區的位置等。

日軍投降儀式

為了達到維護天皇制國體的目的,東久邇宮稔彥王內閣按照盟軍的命令完成了政府改造,解除了日本軍隊武裝、迎接美軍進入以及簽訂美軍登陸後,發行軍票,東久邇宮稔彥王聞訊後驚恐萬狀,唯恐根害國體的基礎,急忙派外務大臣重光葵面見麥克阿瑟,反對美國一意孤行。麥克阿緊震怒之餘,不得不放棄發行軍票的打算。昭和天皇和麥克阿瑟會見後,他禁止發布兩人會見的照片,唯恐動搖對現人神的信仰。駐日盟軍總司令部指示撒銷對新聞和通信自由的一切限制,東久邇稔彥王不得不收回禁令。但內務大臣山崎嚴在記者招待會上,繼續對破壞國體的言論進行限制。盟軍總部對山崎嚴講話大為不滿,1945年10月4日下達了《取消限制政治、民事、宗教的自由備忘錄》(又稱自由指令),命令日本政府廢除思想警察,釋放政治犯,罷免內務大臣。東久途官穩彥王根本不願執行這個指令,乾脆宣布總辭職。東久邇宮稔彥王只擔任首相54天,在短短54天的首相任期里,卻平穩地解除了700萬日本海陸軍的武裝。

東久邇宮稔彥王

1947年,東久邇宮稔彥王被剝奪皇籍,改名為東久邇稔彥,搬出王府,後曾任日本文化振興會總裁、世界聯邦建設同盟會長。1950年還自己組織「禪宗東國教」,在出家儀式上發表宣言說:「回顧半生皇族軍人和政治生活,嚴肅反省的結果,終於使我通過佛門,開闢新教得以到達有源的境地,為此我將雲遊全國,憑弔此次大戰中陣亡的英靈,並將到海外祭掃各國無名戰士之墓。東久邇稔彥似乎找到了自我解脫的藥方。」

東久邇宮稔彥王一生我行我素,不受約束,為陸軍大學學生時就敢拒絕出席明治天皇宴會的邀請,還跟皇太子嘉仁(後來的大正天皇)吵過嘴。1990年1月、東久邇宮稔彥王在天皇侄子去世1年之後,以103歲高齡去世,是世界上最長壽的政治人物之一。這項紀錄已記入吉尼斯世界大全。著有自傳《淘氣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