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這個國家真的很奇怪,他們的精神勝利大法,足以讓天天說著「兒子打老子」的阿Q汗顏。
5月8日,他們在克什米爾地區明明輸得一敗塗地,但是在自己宣傳機器的鼓動下,印度人卻以為是自己贏了。
非但如此,如今的莫迪,還在悄悄引領一股潮流,準備讓好不容易停息的戰火,再次燃燒起來。
而且這一次,恐怕就是美國真的去斡旋了,也很難再讓事情平息下來。
到底印度人怎麼了?難道真的想再打一仗?為了說清楚這些,我們還是將視線往回看,看看印度到底是贏了還是輸了。
事情的起因,是在2025年4月底,印控克什米爾帕哈爾加姆發生的一起襲擊事件。
這本是一起尋常的暴力事件,然而莫迪政府卻迅速將其政治化,藉此機會對巴基斯坦展開了一系列激烈的言辭、經濟和軍事攻擊。
他們未經調查,也沒有拿到充分的證據,就將巴基斯坦定性為「幕後黑手」。
這種「先下結論,不找證據」的做法,無疑是在有意的找茬。
在莫迪的精心策划下,印度於5月的一天派遣多架飛機,對巴基斯坦發動了一次大規模軍事襲擊。
按照印度的說法,他們此舉十分克制,只為了打了一些「恐怖分子藏匿的窩點」,但在實際上,卻造成了一些巴方的人員傷亡。
巴基斯坦理所當然地發動了反擊,而結果那是相當的不錯,當天便擊落了6架印度戰機,其中的3架還是法國的「陣風」。
接著,惱羞成怒的印度,又對巴基斯坦發動了導彈和無人機攻擊。
結果幾天下來,他們的無人機被擊落了五百多架,多枚導彈發射不久,就墜落在了自己的國境線以內。
而在巴方的反擊中,印度的S400防空系統,也被導彈報銷。
可以說,以純軍事對抗的角度來看,印度可以說是完敗。他們各種武器的損失,都在巴基斯坦的6倍以上。
可能正是因為實在打不動了,他們才會忙不迭地和巴方進行了談判,並且最終達成了停火。
按說已經被打慘了的印度,這一次應該老實了。
但是誰又能想到,作為戰場不利一方的他們,態度卻反倒變得越來越強硬。
莫迪在全國電視講話中聲稱,印度對巴基斯坦的打擊,只是「暫停」了,並不是結束。
同時他還說,印度將以自己的方式,報復任何針對自己的襲擊行為。這種毫不掩飾地挑釁姿態,預示著印巴之間的對峙狀態還遠未結束。
莫迪政府對巴基斯坦的強硬態度,本質上是印度狂熱民粹思想的一種必然結果。
印度的民粹主義的思潮,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殖民時期。
作為英國的殖民國家,印度藉助他人之手將偌大的一片國土統一了起來,並且還狐假虎威地對其他國家施壓,學著英國人去搞霸權。
而他們國內所謂「高種姓」的暗中盲目驕傲的精神,也因此變得越來越浮誇。
二戰結束後,印度獨立了。這裡需要說一下的是,印度人在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中,確實因為擊敗了老牌霸主英國,形成了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但是,由於宗教和種姓的問題,這種自豪感很快就演變成了一種文化上的排他情結。
而印度的歷屆領導者,只知道利用這種情緒搞政治鬥爭,卻沒有對其進行妥善引導,結果便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民粹主義。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一些極端民族主義勢力開始抬頭。
他們利用民眾對國家強大的渴望,煽動民族仇恨和排外情緒,以達到掌握政壇的目的。
印度民粹主義的惡果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僅破壞了國家內部的和諧與穩定,還加劇了不同民族和宗教群體之間的對立和衝突。
同時,民粹主義綁架下的政府,往往傾向於採取極端手段來維護自身統治。
這不僅損害了印度的國際形象,也對其長遠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
然而,國家的強大不是說出來的,是要靠在戰場上打出來的。
沒有戰勝對手的能力,你說國家強大又有誰會相信?可能正是為了證明自己厲害了,印度才挑起了此次的印巴衝突。
誰知道,這次他們不僅沒能露臉,還結結實實地摔了一個大跟頭。
正如前面所說,這次印度不管是在空戰中,還是導彈戰中,都敗得很慘。
自己花費上百億美元引進的武器,卻被成本不足自己四分之一的巴基斯坦軍打得顏面無存。
如果這件事在印度國內傳開,莫迪政府就會被全體國民唾棄。
在接下來的選舉之中,他們也將再無獲勝的可能。在這種壓力下,莫迪開始導演一出掩耳盜鈴的大戲。
印度方面的欺騙性宣傳,其實在5月9日就已經開始。當時,很多印度官員都聲稱,自己的空軍擊落了巴基斯坦的F-16戰鬥機。
但是要知道,由於美國方面的禁令,這次巴基斯坦的F-16根本沒有起飛,又怎麼可能被擊落呢?
同時,他們也對己方的「陣風」戰機被擊落一事,進行著各種辯駁,想要否認事實。
然而,一些印度的村民,卻早已經將相應的圖片發到了網上。人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陣風戰鬥機殘骸上的一些標誌物。
按說這已經是鐵證如山了,但印度政府仍然不承認。甚至在停戰之後,印度還舉行了大規模的慶典,以慶祝自己「獲勝了」。
莫迪親自上場,為各種造假的「戰績」站台,各種誇大自己的戰果。畢竟印度國內的媒體資訊不發達,蒙一蒙自己的國民相對容易。
而在這些謊言和虛假信息的誤導下,印度國內民眾的情緒也被調動了起來,變得越來越狂熱,這讓戰爭有了重新開始的苗頭。
在最近的一次全國電視講話中,莫迪多次強調,印度將會毫不猶豫地去消除巴基斯坦境內恐怖分子的營地,甚至可以不擇手段。
他同時還說,這將是印度與巴基斯坦關係的「新常態」。
他的這些話,真是連美國的《外交政策》雜誌都被驚到了。這家雜誌上的文章說道:莫迪對動武已經不再克制了。
莫迪如今的做法,其實也是縱容民粹主義導致的一種必然後果。
在民眾普遍狂熱的印度,如果莫迪不表現得強硬一點,確實拿不到選票,也維持不了自己的統治。
而在派系林立的印度,他這樣的人一旦下台,就有可能會遭受到反對派的報復,變得無比凄慘。
但是,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他有責任讓國家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而不是將一切都與選票掛鉤。
另外,印度的軍事實力,其實也不足以支撐他們,對巴基斯坦保持持續性的軍事壓力。
否則,那種動輒六比零、五比一的戰損比就會不斷上演。到時候傷筋動骨的,還是印度自己。
印度的一位記者便表示,自己很擔心,政府會被民粹主義和國民過高的期望所綁架,最終導致一個難以接受的結果。
但是現在來看,他的這種擔心正在變成現實。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印巴之間戰火重燃,會出現怎樣的情景:早已經被騙麻了的印度民眾,自然不會接受邊境上的任何敗報。
如果印度想要取得一些成果,就必然要加大襲擊的力度。那樣的話,兩個國家只會越打越上火。
等到戰爭的規模,發展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印度即使為了面子,也必須要打下去。
到時候,即使美國真的來斡旋了,恐怕也不會收到什麼效果。
中國有句老話:人貴有自知之明。而在中國的古書里,也有「夜郎自大」這樣的典故。
一個國家強大的重要標誌,就是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敢於尋找方向和奮起努力。
自欺欺人,掩耳盜鈴,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惹人恥笑。
在這方面,莫迪和大部分印度政客的智慧,還真是讓人不敢恭維。巴基斯坦和中國有這樣的鄰居,還真是需要小心了。
參考資料:
1、印度還慶祝上了,全國大賀10天!——觀察者網
2、印度巴基斯坦雙方均宣稱自己是衝突最終「勝利者」!印度這邊更是大張旗鼓地搞起了全國性慶祝活動,連慶10天——和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