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向外方運送物資」是假消息,造謠者會承擔什麼責任?

近日,國內多個社交平台出現「運-20巴基斯坦運送救援物資」的圖文及視頻信息,引發廣泛傳播。

5月11日晚間,人民空軍微信公眾號緊急發布《關於近日網上運-20向外方運送物資不實消息,官方闢謠!》聲明,明確指出該信息屬於涉軍謠言。包括澎湃新聞、中青在線、網易搜狐等12家主流媒體同步轉載闢謠公告。

謠言有哪些特徵和危害?

利用2023年11月運-20執行尼泊爾地震救援任務和2020年抗疫物資運輸的真實歷史進行改編。

部分版本假冒軍方消息人士或篡改外媒報道截圖。

混淆軍事術語,刻意使用「戰略投送」「跨國空運」等專業辭彙提升可信度。

此類謠言不僅擾亂公眾認知,更可能被境外勢力利用進行惡意炒作,損害國家軍事信息安全。

造謠者會承擔什麼樣的法律後果?

根據《刑法》第291條及《網路安全法》第12條,製造傳播涉軍謠言將面臨以下處罰:

行政責任方面,最高10日拘留並處5000元罰款。

刑事責任方面,嚴重者可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外還要承擔連帶責任,平台如果沒有及時刪除違法信息,也將承擔相應責任。

2024年典型案例顯示,某網民因編造「運-20赴中東執行秘密任務」謠言,被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2個月。

如何了解我國軍事運輸信息?

我國軍用運輸機執行跨國任務遵循嚴格的信息披露規範:

人道主義救援方面,如2023年阿富汗地震救援、2022年湯加火山災害救援,均通過國防部新聞發布會正式通報。

戰略物資投送方面,如2022年向塞爾維亞交付防空系統,採取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形式說明。

日常訓練飛行方面,由《解放軍報》等權威媒體進行專業報道。

公眾尤其是自媒體應通過人民網軍事頻道、國防部官網等官方渠道獲取信息,而不能瞎編亂造。

一定要注意,當前正值地區局勢敏感時期,維護網路空間清朗尤為重要。廣大網民應牢記:傳播涉軍信息非兒戲,指尖輕點須擔責。讓我們共同守護真相,做網路空間的守法公民。

#「運-20向巴基斯坦運送物資」不實#​